“平常干活时大家遇到什么难题都找他,他人和气,点子多,很多问题一到他那儿就迎刃而解了。”复合肥一分厂转化工段维修组员工刘东说。
“对,王师傅当技师,我们整个班组都服得很!”另一位员工齐明武在旁边附和。
两人交口称赞的正是山东红日阿康复合肥一分厂转化工段维修组长——王均礼。2001年王均礼调入复合肥一分厂,2009年他当上了分厂转化工段的维修组长。在公司第一届工人技师评聘时他是技师,刚刚过去的第二届技师评聘他还是技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王均礼两度连获工人技师的荣誉?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以前这个地方烟雾缭绕的跟仙境儿似的,但是味道实在不好闻。今年就强多了,几乎闻不到那股呛鼻味儿了。”路过复合肥一分厂的一位同事指着盐酸罐告诉记者。事实上,这样的改变要归功于工人技师王均礼的创新性改造。
“盐酸罐输送管道都是塑料管,由于老化经常跑冒滴漏,我想可以趁大修时间把所有的塑料管都换成玻璃钢的。”王均礼说到他最爱的改造维修工作滔滔不绝,“去年大修前的那段时间只要闲着,我就想管道改造的细节,想起点儿什么就记下来,希望在管道改造的时候派上用场。”
复合肥一分厂分管工艺的副厂长周锦生告诉记者:“比起一些人的埋头苦干,王均礼更懂得用心干工作。”
转化工段使用的原料水分大、潮湿,容易堵塞料仓口,造成下料困难。以前为了下料,厂里总要专门找人在旁边不停地敲打料仓,工作强度非常大,而且造成岗位缺员。后来,王均礼在料仓上安装了振动器,当下料困难的时候打开振动器,潮湿的原料就能轻易地下来了,再也不用专门找人给料仓做“按摩”了!
除这些改造发明之外,笔者还从王均礼的个人资料上看到这样的工作记录:安装玻璃联通管做液位计,方便盐酸液体监测;进行氯化钾皮带秤改造,建议拆除氯化钾加料绞龙,减少系统维修费及用电消耗;对转化循环水管及吸收器循环水改造,减少系统阻力,保证回水畅通;多次报告吸收塔支撑腐蚀变形问题,进行吸收塔加固改造;近两年,带领班组修旧利废,为公司创造效益90.5万元。
说起王均礼这么多发明创造,班组里所有人都要竖大拇指:“王师傅维修改造的创意非常多,许多发明创造都很实用。他就是我们这儿的发明家啊!”
从王均礼这样的普通工人身上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正是有了一群“王均礼”,企业才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