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4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土壤有机质提升系列报道之绿肥篇(下)
豆科绿肥: “高效养地”玉米中低产区

《中国农资》实习记者 乔耀东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大田作物,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玉米的种植效益一直是我国农业关注的重点。在这其中,粮肥间作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出量的有效途径。由于株型及生理生态方面的差异,时空与水肥互补利用,合理的粮肥间作模式可以获得比单作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所以粮肥间作对中低产地区有重要意义。

  豆科作物间作提高耕地质量

  随着对农业增产增收的需求加大,对土地的过度使用以及大量的施肥,造成严重的人地矛盾,土地贫瘠化、盐碱化、沙化等问题较普遍。调整耕地利用结构,特别是探讨土地利用中的最佳作物种植结构,对遏制耕地质量退化极为重要,是目前中低产地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出于这样的考虑,在粮食种植区内,进行玉米与绿肥的间作,既满足了粮食安全需要,也对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化肥的投入,具有显著的效果。

  一直以来,在间作系统中,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是传统农业中应用最成功的组合。据“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模式集成及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曹卫东介绍,农户利用豆科植物生产大量的谷物和植物蛋白,在温带地区则用它生产牧草,发展畜牧养殖。豆科的固氮作用可维持这一系统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养分,因此,无论在资源利用或环境友好方面,这种组合无疑都建立了一个可持续的生产系统。近年来,在不合理施用氮肥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过度依赖石油能源产生的能源危机双重压力下,国际上对豆科在间作农业中的作用研究十分重视。目前,在我国甘肃地区,玉米——豆科作物的间作,正在逐步得到推广。

  间种豆科作物适于灌区大田

  据曹卫东介绍,玉米间作豆科绿肥作物的生产方式,是利用玉米前期生长较缓慢、行间空间较大的特点,在玉米前期间作豆科作物的生产利用方式。这一生产方式适用于甘肃省海拔1100-1700米的河西走廊、沿黄自流和井泉灌溉区以及高、低扬程引黄灌区的玉米种植区,对于其他类似气候区域的玉米种植地区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据介绍,当前甘肃省不仅适合一般玉米生产,也是玉米制种的重要基地,而这两种玉米生产方式均适合间作豆科绿肥作物。玉米与豆科类植物的间作,豆科植物有两种种子选择,其中以收豆为主要目的时,可选择针叶豌豆。以肥地或养畜为目的时,宜选用速生早发的土库曼毛叶苕子。施种中,对于针叶豌豆播种一般在7.5-10公斤/亩为宜,毛叶苕子以2公斤/亩为宜。

  在玉米带覆膜后,在不覆膜带随即播种针叶豌豆或毛叶苕子。在玉米宽行内套种针叶豌豆或毛叶苕子,制种玉米每带种2行,非制种玉米每带种3行,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间作的针叶豌豆或毛叶苕子不再另行施肥灌水。针叶豌豆或毛叶苕子苗高5-7厘米时耕除草1次。

  针叶豌豆在六月中下旬收获,收割时可以留茬15-20厘米,根茬翻压。毛叶苕子可以在六月上旬收割,收割时可以留茬15-20厘米,根茬翻压,或直接将毛叶苕子翻压肥田。

  潜叶蝇是豆科作物的一大危害,一旦发现这种危害,应及时用40%的绿菜宝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间作豆科绿肥“高效养地”

  豆科植物与玉米间作后,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由于绿肥植物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有机氮和速效氮含量明显增加。而且这种趋势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以及行间距的加大越发明显。

  玉米-大豆间作形成的镶嵌结构有利于光在群体中的均匀分布与利用,并且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通透复合体,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光温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两种作用的互补。据研究发现,玉米、大豆产量以种植带宽150cm、玉米两行、大豆三行的种植模式总产量最高。在玉米-豆科绿肥间作中,充分利用了玉米前期的光、热资源,同时发挥不同作物的互作效应,实现玉米和豆科作物的双丰收。一般情况下,间作的绿肥鲜草产量1000公斤/亩或者针叶豌豆籽粒产量150-200公斤/亩,玉米产量800-1000公斤/亩,因此,相对于玉米单作而言,是一项集养地和高产于一体的高效养地型生产技术。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个现象,间作模式对土壤有效N、P、K及有机质的消耗量与单作玉米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随着产量的增高,土壤中存在有效N、P、K降低的趋势。因此,在玉米——大豆间作过程中,应该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

  知识链接

  针叶豌这是近年从法国引进的硬荚豌豆新品种,其显著特点是只有针叶而无复叶。该品种生育期95-100天,长江以南地区一年可两熟,田间种植表现出极高的产量,比常规当家品种“中豌四”产量高出2倍以上。

  

  毛叶苕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密被长柔毛。毛叶苕子耐力较强,在秋季零下5℃的霜冻下仍能正常生长;耐旱力也较强,在年雨量不少于450毫米地区均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沙壤及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潮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