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肥料添加剂助推化肥高效应用
首届中国肥料添加剂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郑 敏 徐 骞

首届中国肥料添加剂高峰论坛在河南郑州召开。
陈生斗
朱兆良
孙立新
樊小林
崔 勇

  4月16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肥料添加剂高峰论坛”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等领导出席会议。

  陈生斗在致辞中指出:“在推广新型肥料的过程中,如要想取得好效果,需要多措并举:首先要抓推广模式,要以大片作物推广应用为主攻方向,结合高附加值的作物,逐步扩大应用的领域和面积。所以我们希望肥料企业增强自然意识,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的农民买得起、用得起新型肥料。其次是在推广过程中,要坚持农机、农艺结合,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第三要抓示范,根据企业肥料销售重点区域,做好高效缓释肥料的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只有多措并举,真正让农户认识到新产品、新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只有让农民理解了,接受了,高效缓释肥料才能得到更好地利用和推广。

  作为此次主办方,中华合作时报社编委、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表示,作为中国农资行业的主流媒体,不仅一直努力发挥新闻媒体在政策导向、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更是希望能跳出行业,做产业的瞭望者,前瞻性地帮助行业分析出更好、更贴合实际的发展方向。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中国农资传媒才特别组织多方力量搭建平台召开此次论坛,共同探讨肥料添加剂的行业前景以及发展趋势。

  此外,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博士梁永超、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作物栽培与生理系副主任李兆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石元亮等业内专家出席并发言。

  此次会议得到了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上海碧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200余人次参加了此次会议。论坛上,参会代表就《肥料添加剂领域最新研发成果展示及发展方向》、《主流肥料添加剂企业产品》、《重点肥料企业运用添加剂经验》等方面做了广泛交流。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陈生斗:

  多措并举提高肥料利用率

  众所周知,我国每年肥料消费量非常大,但利用率却很低,只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一半。这在让我们认识到不足的同时,也说明提高肥料利用率潜力很大。目前,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推广应用高效新型肥料等等,在这其中,推广应用缓释肥料作出了很大贡献。目前,我国从事缓释肥料研究的科研机构有30多家,获得了200多项发明专利,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缓释肥生产技术体系和包膜类、化学合成类、抑制剂类系列产品,实现了行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缓释肥料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也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的企业,譬如作为生产抑制剂类稳定性肥料的龙头企业,浙江奥复托公司近年来致力于缓释肥料的研究与推广。2011年以来,全国农技中心与奥复托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全国部分地区启动了氮肥增效剂的应用推广,目前已经扩大到11个省、10多种作物,取得了较好的田间试验效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兆良:

  高效化肥开发要产学研结合

  对于研发生产化肥的人来讲,努力提高氮肥的增产效果、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是我国需要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应该是全世界的共同目标。现在业内总是说,我国化肥利用率不高,实际上,国外也很难达到50%,这些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走两条路:一是改进农业技术,改进使用的方法、时期,来提高氮肥利用率。二是通过添加剂等新型产品,如缓控释肥料,包括添加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而且后一条路子可能比改变施肥技术、方法在推行上更方便,因为这种产品已经把这些研究成果物化了。而且实践证明,发展硝化抑制剂类高效环保肥料产品,不仅在作物增产增收上效果明显,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方面的效益上都卓有成效。正因如此,我们对新产品前景十分看好。

  在开发高效新产品上,我应该产学研紧密结合,科研机构要想把想法真正在生产上能够发挥出作用,必须要有物化产品,并且能够规模化生产、推广利用,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和企业结合。不和企业结合,研发出来的技术和产品就没有实际作用。而企业更要主动和科研机构联手,将最新、最有效的技术运用到生产中来。此外,还要联合技术推广部门以及与媒体结合,共同关注行业前沿问题,才能取得更大成果,为我国农业作出更大贡献。搭建交流平台,营造技术与产业合作机会。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崔勇:

  硝化抑制剂类肥料增产效果明显

  氮肥利用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化肥产业的难题,近年来,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增效尿素等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好成效。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从2011年开始跟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碧晶氮肥和增效尿素的肥效试验。总结2011年试验情况,将碧晶氮肥用在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香蕉五种作物上,小麦的增产量是9%以上,玉米在5%以上,马铃薯增产25%以上,水稻增产幅度5%左右,香蕉增产10%以上。一共5种作物、有13个处理区表现为显著的增产。将碧晶乳油增效剂在4个省区的5种作物试验,可以看出河北甜椒增产5.67%,亩增收是576元,产投比是10.2:1。山东番茄增产率是14%,亩增收3500多元,产投比是34.2:1。山东黄瓜增产率7.19%,亩增收是682元,产投比22.7:1。甘肃玉米增产率2.73%,内蒙古马铃薯增产率4.82%。

  中华合作时报社编委、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 孙立新:

  发展高效环保肥 共圆“美丽中国梦”

  美国人布朗很早就提出来,21世纪谁来养活13亿中国人?事实证明了我们可以养活自己,但遗憾的是,由于要保证粮食产能,过量施用化肥、化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也给土地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为此,一些专家提出,现在的土地患上“布朗综合症”。

  正因如此,化肥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考虑到产品的环境效益,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产品的升级。在这其中,便捷、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肥料添加剂的使用。虽然和整个化肥产业比起来,肥料添加剂领域才刚刚起步,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事实上,这样一种产品却能对化肥产业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在传统大化肥中添加如硝化抑制剂、尿酶抑制剂等物质,能够显著改善肥料性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还能够分解土壤中沉积的硝酸盐、农用化学品等,从而可以净化和修复土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作用。

  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 樊小林:

  高效环保肥还需加强同步营养技术研究

  在当前农业状况下,推广硝化抑制剂和尿酶抑制剂类高效缓释肥料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一是推广应用高效缓释肥料是减少过量施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需要;二是减少施肥用工、推进轻简施肥的需求;三是减少高耗低效肥料,推进肥料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当前我国推广高效缓释肥已具备了良好的产业条件,产品和技术都很成熟,国家也非常重视,在高效缓释肥补贴方面给予相应政策。

  现在不论是树脂包膜缓控释肥还是添加剂类稳定性肥料都是很好的肥料产品发展方向,现在技术也相对成熟。下一步,需要加强同步营养肥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几点:一是作物需肥的规律,各个阶段需要什么肥;二是肥料本身养分释放规律;三是土壤保肥和供肥的规律。除此之外,还有在研究肥料的同时,研究肥料相应的配套应用技术。

  同时,还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我国发展缓控释肥料是一个趋势,但我国和国外不同,目标市场都是大田作物,我们一方面要考虑高效肥料成本的问题,同时还要把缓控释的技术和测土配方技术有机地结合,还可以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配合添加钙镁等必要的中微量元素,相信这是未来我们发展高效缓控释的方向。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