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嘉宾访谈——理论与实践共证肥料添加剂效果


梁永超
石元亮
施卫明
禇贵新
吴良欢
娄 凯
郭晓芳
韩芬琴
谭善兵

  对话一 

  作用机理:改良肥料 增产增效

  肥料添加剂受青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肥料添加剂产品涌入市场。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石元亮介绍,目前添加剂肥料研发方向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肥料性状的改良,如常见的防结剂、粘结剂、酸碱调节剂等;二是肥料增效剂,包括抑制剂、聚氨酸、控释剂;三是生长调节剂;四是土壤调理剂,最常见的就是腐植酸,包括一些有机质等;五是功能性添加剂。

  尽管在肥料中添加一些物质在业内始终存有争议,但一些高效环保的添加剂类肥料产品依然不断取得新成果,并备受市场青睐。

  缘何添加剂类肥料备受追捧?专家认为,这些经过添加一些物质进行改良后的肥料能够通过比较简便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传统肥料的一些短板。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教授梁永超表示,肥料添加剂的优势主要表现为改善肥料的性能,从而调整养分的转化进程和延长提高肥料的效率。体现在几方面:如帮助作物去掉有害物质,包括可分解的残留农药;农用的化学物品,包括控制硝酸盐的形成;另外,可以改善土壤的环境,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团粒结构的改善,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的能力。

  有效实现减施增产

  从作用机理上看,石元亮提出,肥料添加剂主要有几方面作用:一是大多肥料增效剂具有保持氮磷钾的有效性和其在土壤里的有效含量,防止营养元素损失;二是调节转化与释放过程,这样可以使营养元素以有利于保存的状态存在,并且有利于作物吸收;三是促进吸收与运转,此外还有一部分添加剂能够促进释放土壤中原有的养分。

  而实际效果更让人信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施卫明表示,他在研究CP硝化抑制剂在稻田氮肥增效和氮素减排效果时发现,在农户习惯施氮量下,施用CP硝化抑制剂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的作用,吸氮量也没有变化;在减施氮肥25%的情况下,施用CP硝化抑制剂可以维持高产;施用CP硝化抑制剂在习惯施氮量下对水稻的分蘖有所促进,但并不十分明显,而在减施氮肥情况下显著增加了水稻的有效分蘖数,氮吸收利用率有所提高。这一研究成果表明,CP硝化抑制剂可成功实现氮肥的减量增产的效果。

  科学选用适合的产品和技术

  当前各类新型添加剂肥料产品五花八门,为此,研讨会上,专家还专门提出,在真正推广应用时,必须要注意到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方向进行研究。梁永超就以当前比较普遍的抑制剂类添加剂肥料产品为例,分析总结了常用抑制剂存在的问题:如价格较昂贵,其中典型代表是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施用量较大才能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 如双DCD;还有不少产品容易在土壤中迁移,会污染地下、地表水质。因此在产品选择上,也需要多方研究,选择合适的产品。

  对话二

  研究结果:促生节肥 长效抗逆

  添加剂旱地施用效果明显

  在全国最大的节水示范区新疆,硝盐地是主要的耕地类型,要实现增产,就必须要用硝化抑制剂。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授褚贵新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关注增效剂,并在田间地头做了大量的试验,他认为,在新疆的滴灌条件下,氯甲基吡啶能够起到显著的增产、促生效果,同时还能节肥增效,非常值得推广应用。在对国内外不同的硝化抑制剂的一个品种的筛选中,褚贵新认为,氯甲基吡啶和CP与同类产品相比起来施量更少,硝化抑制率更高,也就是表观硝化率更低,达到了很高标准。

  肥料增效核心是缓控

  新型肥料、肥料添加剂受到广泛重视,其根本背景是我国肥料浪费严重,亟需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这几年的新型肥料中,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料的呼声最高,而肥料添加剂也是缓控释肥料里的一个类型。对于实现肥料的缓控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系教授吴良欢认为主要有三种手段:一是物理法,用一些物理的因素,来阻碍我们的底料跟土壤进行接触;二是生物法,用一些生物的抑制剂或添加剂对肥料产生作用;三是化学方法,通过化学合成一些缓用性的物质,再用化学方式把已经合成的聚合物分成一种新型的肥料。

  国产抑制剂达到国际水平

  作为高效硝化抑制剂的代表,氯甲基吡啶在1949年就已经商品化,主要运用的市场在美国。根据统计,使用氯甲基吡啶平均能实现7%的增产,在安全性方面,对人、对环境、牲畜都没有危害,当时被誉为最佳的肥料管理剂。它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是因为在生产方面存在一个技术壁垒:生产氯甲基吡啶需要高温高压,所以一旦规模化生产就会有爆炸的危险。上海碧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技中心主任娄凯介绍说:我们的总工程师戴总从2004年开始研究这个产品,在2006年成功取得技术突破,开创了氯甲基吡啶在常温常压下合成的先河。

  当被问及硝化抑制剂在国内的推广前景,娄凯表示:“经过在国内的机理研究,证明氯甲基吡啶适合在中国应用,而且能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各方面的应用示范实验,我们统计出玉米平均能增产到10.5%,棉花可以平均增产到12%,小麦的话平均增产到9.5%,还有水稻能够平均增产到11.4%多。2012年我们完成了农业部认可的肥料增效剂登记,国家和企业都希望这样的好产品能够快速推向市场,被广大老百姓使用,为更多的农民带来增产增收。”

  对话三

  企业声音:依托科技 坚持创新

  企业特点决定肥料缓控方式

  天脊煤化工是国内知名的化肥企业,近几年天脊以平均每年推出两个新产品的速度在发展,而他们近期推出的天脊稳定性复合肥料中也添加了氯甲基吡啶硝化抑制剂。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郭晓芳表示:“天脊的硝酸磷肥中氮的形态是两种形态,第一种是铵态氮,第二种是硝态氮,添加硝化抑制剂,就是抑制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过程。土壤中硝态氮的来源主要来源于铵态氮的硝化,也就是说是铵态氮转化成硝态氮这一途径直接导致或者说直接增加了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在空气良好的情况下,只要有铵态氮存在,这个转化就会很快地发生。现在推出添加氯甲基吡啶的产品,就是希望延长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土壤中维持的时间,或者叫共存的时间,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损失这一目的。”

  而在四川美丰生产的喷浆聚和铵复合肥中,美丰利用自身氮肥生产的技术优势,使用本企业的尿素溶液在颗粒表面进行涂构,然后再采用荌砒进行二次喷涂,形成了从里到外两种不同缓释剂协调效应的一种长效缓释复合肥的新型生产技术。四川美丰德阳复肥厂谭善兵介绍:“我们让尿素和磷酸一铵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再通过外面的荌砒涂构,能够达到多种缓释,稳定长效的作用。从我们目前的产品状况来看,施用外添加、外涂的技术,效果比较好,添加工艺比较简单,效果、价位和成本这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

  科技含量保证企业生命力

  在新型肥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今天,国内化肥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除了雄厚的资金、强大的经营推广能力外,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渐渐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环。杭州利时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芬琴表示:“与上海碧晶四年来的合作确实让我们的发展有很大进步。一个企业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企业的生存。作为我们企业,也必须关注老百姓的需求,氮的利用率国内只有30%,国外已经达到了50%。只有真正降低老百姓的购买成本,让老百姓认为这个肥料买得值,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的统计表明,用碧晶化肥的玉米确实长得不错,后期也没有追肥,这种神奇的效果也受到了一线农民的广泛欢迎。”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