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3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碧护”成为小麦提质增产的新希望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通讯员 赵 欢

  近来年,“碧护”在河南、天津、安徽等地小麦种植上作了大面积的应用示范试验,试验数据表明,“碧护”正成为小麦提质增产的新希望。

  一、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做了“碧护”相关示范试验。

  2006年,施药方法为:在小麦三叶期、拔节期用药量为3.5克/亩,每亩兑水30千克。

  防治效果:在第一次施药30天后,调查处理区小麦分蘖和株高,分别比对照增加7.17%和5.7%, 施药后对麦苗无不良影响。第二次施药后,处理区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亩产分别比对照增加3.83%、4.32%、5.74%。

  结论:碧护能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可以提高产量,今后在生产上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2007年6月,施药方法为:叶面喷雾,选择在小麦三叶期施药。用药量为3.5克/亩,每亩兑水30千克。

  防治效果:在小麦返青期调查结果显示,“碧护”处理区叶片冻害率比对照少15.7%,纹枯病病株率比对照区少3.4%;穗期调查结果显示,“碧护”处理区冻穗率较对照下降2.7%,白粉病病株率较对照少5.8%,叶枯率较对照区低11.6%,产量比对照增产4.7%。

  结论:喷施“碧护”后能明显提高小麦的抗冻和抗病能力,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增产较明显,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

  二、天津市植保植检站于2006年、2007年分别作了“碧护”的推广、示范试验。

  防治效果:“碧护”处理区小麦分蘖数和株高分别比对照区增加6.21%和7.75%,施药后对麦苗无不良影响。

  其试验结论也同样表明:“碧护”喷施小麦后,对小麦生长无药害,增产作用较明显,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

  三、2010年,在安徽阜阳市颍州区马寨乡进行了小麦“一喷三防”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范围:针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冻害、虫害如红蜘蛛、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分别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用“碧护”进行防治和补救。

  防治结论:1.首先“碧护”的使用可以增强小麦抗冻、抗旱性,特别是增强植株的根系。一方面,是主根系变长,毛根增多;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小麦有效分蘖;2.增强小麦的抗病性,示范田喷施“碧护”三次,没有喷施杀菌剂。对照试验显示,喷施两次杀菌剂的田地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病情明显重于“碧护”示范田;3.使用过“碧护”的小麦提早5-7天完成圆满的抽穗,而且抽穗整齐;4.通过阜阳市农委鉴定和测产,得出的理论产量是695.64公斤,空白对照产量是544.27公斤,增产151.37公斤,增产27.8%。而且使用过“碧护”以后不但减少其他农药的用药量,而且增强了小麦的抗病性特别明显。此外,通过当地农委检测后得出结论,“碧护”在小麦生长上使用无任何危害,可以大面积的进行推广使用。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