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平常而又忙碌的夜晚。工地上,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在技改中,黄强专心投入工作,渐渐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个父亲许下的诺言,早将女儿忘之脑后。直到第二天上午8时,大家为技改成功而高兴时,一个稚嫩的声音突然从电话里传来,中断了人们高涨的情绪。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电话里传来一阵哭嚷声,深深刺痛了现场每位员工的心。黄强飞一般地跑回家,迅速打开房门,屋里一双哭得通红的眼睛向他扑来,“坏爸爸,坏爸爸……”一双小手拍打着他苍白的脸庞。女儿的委屈让这位忠厚的年轻人泪水长流。
他们只是普普通通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一部分,他们虽然不是模范,不是标兵,但却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着一个普通人不平凡的价值,在开磷息烽小寨坝磷煤化工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默默付出着。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他们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已经成为开磷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合成氨是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生产磷酸二铵,离不开合成氨原料。开磷发展煤化工,始于2001年初托管贵州剑江化肥厂。尽管如此,很多业内人士仍然怀疑:干了几十年井下采矿的开磷要搞煤化工?而且宣称要一年建成30万吨合成氨,怎么可能?他们是不是疯了?
他们哪里知道,对于开磷人来讲:一切皆有可能。
一个项目建设的终极意义取决于决策者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思想境界上的突破与努力程度……
屈庆麟在合成氨项目建设动员会上说:“我们就是要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而很多看似不可能改变不可能实现的事,也都是由那些看似疯子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所改变所实现的。”
开磷人从不争论,却在1年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并将1年建成30万吨合成氨项目的奇迹写入了化肥工业建设的教科书。
2007年11月1日,息烽小寨坝磷煤化工基地3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开工建设,引起各方关注。这项工程正常工期需三年半时间,开磷人仅用了1年时间就建成投产,实现了由磷化工向煤化工产业的自主跨越。
2010年12月,息烽磷煤化工基地第二套30万吨/年合成氨联产30万吨甲醇项目(剑化异地搬迁项目)建成投产。自此,开磷煤化工拥有60万吨/年合成氨联产3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2010年12月,3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15万吨/年硝酸铵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折射的是“开磷速度”。这些数字后面,却叙述着开磷人放歌在梦想舞台的一段感人故事。这是一部撼人魂魄、催人奋进的奋斗史。
在开磷煤化工发展史上,丁友清、王太松、张书、张吉刚……这一个个闪光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传奇故事。他们在向目标冲刺时的每一个坚强得近乎倔强的动作,每一个坚毅的眼神,都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