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位学者型官员的农业视角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
《中国农资》记者 张 番

  专家和农民对农技知识的互动,不仅能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而且对逐渐提高农民专业种植知识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种植区域之一,其耕地地质特殊、农作物品种多样、农产品经济发展迅速,使农业成为广西的重要产业,因此对农资的需求也非常大。特别是近年来,广西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对当地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针对广西农业的现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这个曾经在农业领域风云显赫的学者型地方官员,对于广西农业作出了一个“业内人”的深刻解读。

  农业种植离不开化肥农药

  在广西,由于旱地面积相对较大,农业的种植除了水稻和其它省一样以外,经济作物也占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地位,因此对化肥、农药的需求量很大。

  陈章良在介绍广西用肥情况的时候,以甘蔗和桉树为例。目前,广西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甘蔗。记者从广西糖业协会了解到,在2012/2013年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共1620万亩,同比增长80万亩,可为全区蔗农带来300多亿元的收入。因此,施用化肥对甘蔗种植非常重要。陈章良告诉记者,广西每年尿素和钾肥需求量较大,广西降雨量比较大,土壤淋溶比较严重,因此土壤贫瘠。他说:“经常说最瘦的地方种甘蔗,但甘蔗的种植业离不开化肥。甘蔗在施肥的情况下每亩产量6-8吨,不施肥的时候产量仅有4吨,所以化肥对甘蔗特别重要。”除了大家熟知的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外,陈章良介绍,在广西,种树也需要施用大量化肥,例如广西有3000多万亩速生桉的种植需要肥料。他表示:“原来大家理解的种树是栽树后就不用管了,但是广西的桉树种植主要为了做木板或者造纸用,所以种完后需要砍,砍完再种,因此需要施用大量化肥。”除此之外,柑橘、香蕉等作物需肥量也很大,目前对广西来说第一大农资需求品就是肥料。

  同样,农药的使用对防治广西作物的病虫害也有重要意义。陈章良表示,一方面,作物种植过程中害虫很多,甘蔗本来就甜,容易长虫;另一方面,广西每年还要为国家做一件事,就是控制“双飞”——稻飞虱和螟虫。甘蔗螟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破坏蔗茎组织,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水稻螟虫会造成严重的水稻枯心。而稻飞虱每年从越南飞进来,可能蔓延至湖南、浙江,甚至一直到内陆。因此,广西每年都要在控制作物的病虫害上作出很多努力,需要使用大量化肥农药。

  正是由于广西每年化肥、农药需求量很大,为保障农民利益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陈章良提出,希望市场上销售的农资产品质优、价稳。他表示,现在广西大部分尿素、钾肥产品是通过供销社直接采购,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品的来源和质量,以便让农民放心、安心。陈章良对农资产品的质量问题非常重视,也做了很多相关工作,就在两会召开前,他特意带执法队去农资市场视察。

  陈章良表示,农业种植根本离不开化肥,对化肥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生产好的化肥、质量高的化肥,同时应该尽量稳定化肥价格,年年提价会缩减农民的生产利润,甚至打击农民种植积极性。

  特色农业需要技术创新

  陈章良自2007年出任广西自治区副主席以来,从未放弃过自己曾经作为生物学学者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并且在领导和管理政府工作的同时,对广西的农业发展也注入了更多的心血、投入了更大的精力。

  近年来,广西注重特色农业的投入。陈章良告诉记者,在施肥技术的创新上主要向水肥一体化方向发展。他表示,这要感谢国家对水利的重视,使广西过去一年几亿元的拨款逐步提高至去年的180亿。广西将这些拨款运用于加固水库、保障人民用水、修建农村水渠、修建防洪堤等方面。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被用来建设节水灌溉设施。陈章良介绍,广西在甘蔗、香蕉的种植上已经开展了很大一部分的滴灌、喷灌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不仅限于设施的完善,更注重农艺的推广。“广西在节水灌溉方面,一部分设施用的是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我们派人去以色列学习后,回来结合本地的种植环境进行研究和应用,现在大部分香蕉种植都开始使用以色列的技术;另一部分是使用新疆的滴灌技术,对新疆兵团某企业的技术进行考察和学习,现在主要将其用于种植甘蔗。”他接着说:“广西推广水肥一体化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将肥料混在水中直接像营养液一样进入田间,不仅大量节水、节肥,而且生产效果好,水肥一体化使甘蔗增产近20%,香蕉增长20%以上。现在广西的很多个县都在推广水肥一体化,但是由于设施造价太高,还在慢慢铺开。”

  关于广西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陈章良谈到了在广西示范农田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他说:“由于甘蔗生长得特别高,喷洒农药和化肥很难让人来操作。我们购买了几架无人机,灌了20公斤左右的农药,对甘蔗喷洒后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无人机有时也被用作喷施叶面肥料,使甘蔗迅速合成糖,使用后甘蔗长得更好。”然而,他也表示,现在无人机喷施农药、化肥属于前期工作,主要是造价太高。农业技术的创新成本太高,因此暂时只能在小范围展开,但广西政府和科研院所还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利用的支持力度。

  农技推广必须进入田间地头

  有了先进的种植理念和种植技术,怎样更好地在基层推广是陈章良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深知先进技术不被农民了解、不进入田间地头,最终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广西农技推广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在有序高效地稳步推进。

  陈章良对现在农技推广站的作用非常重视。他说:“改革开放后,政府不太重视农技推广,曾经农业推广站的工作都中断了,广西的推广站线断人散。但后来我们发现广西严重缺乏科技人员,因此逐渐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现在农技推广站基本恢复完毕,每个村、每个镇都有农技人员,人员的工资问题也解决了。”不仅如此,陈章良介绍,广西很多推广站的职工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对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很有经验。他说道:“我们向所有贫困村都派一名大学生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指导他们生产、指导他们用什么农药、怎么管理柑橘等。村里建起了教室,农艺师给农民上课,教他们如何合理施肥、怎样辨认病虫害。例如让人最头疼的柑橘回笼病、香蕉青枯病,一经认出,我们立即派人过去控制。这几年病虫害控制得特别好。”陈章良表示,我们不仅要将这些农技知识教给农民,同时需要农民向我们报告反馈情况,慢慢地他们就可以掌握主要的科学知识。

  他认为,专家和农民对农技知识的互动,不仅能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而且对逐渐提高农民专业种植知识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链接:

  据1995年统计,广西耕地总面积为261.42万公顷,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1.04%。其中:水田为154.03万公顷,占58.9%;旱地107.39万公顷,占41.1%。广西耕地的地区性分布差异较大,70%耕地分布在桂东、桂东南的平原、台地及丘陵区中,并以水田为主,水田面积占当地耕地面积的75%以上;而桂西及桂西北山区,尤其是岩溶山区,耕地则零星分布于山间谷中,且多以旱地为主。大面积连片的耕地相对集中在浔江平原、南流江三角洲、宾阳-武陵山前平原、玉林盆地、左江河谷、南宁盆地、湘桂走廊、贺江中下游平原、郁江横县平原、钦江三角洲、宁明盆地等。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除少数高寒山区外,基本实现双季稻生产;旱地则以种植玉米、甘蔗、花生、薯类、柑橘、香蕉等作物为主,主要分布于桂中、桂南低山、丘陵、台地区。近几年,随着糖业基地建设发展,甘蔗已逐渐成为旱地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广西耕地以红壤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及磷、钾等矿物元素含量低,而且大多数耕地土层比较浅薄,土壤较为贫瘠。据1982年土壤普查,在耕地面积中缺氮的占83%,缺磷的占85%,缺钾的占87%;耕作的土壤有67%是酸性土,碱性土占33%。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