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3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2013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预报表明,2013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约为55亿亩次,与2012年基本持平,维持重发态势。

  华南、西南多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稻飞虱在南方大部稻区大发生,发生面积4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8亿亩次。

  2012/2013年冬季,我国华南、西南南部和江南南部“两迁”害虫越冬稻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稍偏高,降水正常或略偏少;境外虫源地中南半岛和泰缅北部降水明显偏多,气温偏高,境内外虫源地总体大气热量和水分条件对“两迁”害虫越冬存活和繁殖比上年有利;2013年春季,华南、西南大部地区气温偏高,西南南部降水偏多,将导致“两迁”害虫迁入期提前,华南南部、西南南部、江南稻区局部迁入量偏大。

  粘虫发生率升高

  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麦区发生程度明显加重;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中等以上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遇适宜气候条件,部分地区大发生的风险较高。全国累计发生面积可达1亿亩次。

  2013年春季,江淮大部降水偏少,对一代粘虫发生有抑制作用,但黄淮北部、西南地区西部降水偏多,有利于当地一代粘虫发生为害。2013年其维持较重发生态势的几率较高。如2013年夏季北方降水偏多,仍会造成粘虫偏重以上发生局面。

  多用氮肥

  影响小麦蚜虫滋生

  在河北、山东大发生,华北、黄淮的其他麦区、江苏和安徽沿淮和淮北、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西南和西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亿亩。

  各麦区普遍缺乏抗蚜性品种,种植密度高、氮肥用量大,对蚜虫种群增长十分有利。2013年春季,全国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黄淮和华北大部偏高1~2℃,有利于蚜虫发生为害。

  阴雨天气

  导致小麦赤霉病多发

  在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沿淮及其以南、江苏沿江和苏南、浙江中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偏重流行的威胁,长江流域的其他麦区有中等流行的可能,黄淮、华北南部麦区有偏轻流行的可能,预计流行面积8000万亩。

  我国小麦品种除鄂麦、扬麦系列对赤霉病有一定抗性外,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病害常发区主栽品种多不抗病。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全国大部发生区菌源广泛存在,关键时期的气候条件决定病害的流行程度和范围,一旦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阴雨日数多、凝露雾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尤其是连遇2~3天或以上阴雨天气,赤霉病就会偏重至大流行。

  小麦条锈病发病率较轻

  在四川东北部、西北东南部偏重流行,西南和西北其他地区、汉水流域中度流行,黄淮和华北南部麦区偏轻流行,流行面积约3000万亩。

  西南大部2012/2013年冬春季及西北和黄淮南部2013年春季气温正常、降水接近常年或略偏少,对条锈病的冬季繁衍和春季流行不太有利。但除甘肃、四川、重庆、湖北、山东有一定比例的条锈病抗性品种种植外,全国大部麦区主栽品种抗锈性较差,一旦2013年春季遇降水偏多的适宜气候,条锈病在部分地区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玉米螟多影响东北地区

  全国总体为偏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3.5亿亩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偏重发生,东北其他大部地区、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6亿亩;二代玉米螟在东北中南部、华北北部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亿亩;三代玉米螟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

  近几年由于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秸秆还田、密植等耕作措施的大面积推广,不仅有利于种群持续积累,也为害虫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境。2013年春季,东北大部、黄淮海、西北地区局部降水偏多,其中东北东部地区降水偏多2~5成,黄淮海气温偏高,有利于以上地区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

  二点委夜蛾

  对夏玉米造成威胁

  在黄淮海总体为中等发生,河北南部、山东中南部等地达偏重程度,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

  据河北、山东、河南等6省2012年冬前调查,二点委夜蛾越冬种群数量总体有所回落。但河北存在每平方米达9头的高密度区域,且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部分夏玉米区发生区域扩大,因此2013年一旦幼虫发生高峰期与玉米苗期吻合,且遇适宜降水,仍将对夏玉米生产造成一定威胁。

  飞蝗局部将高密度发生

  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将出现高密度点片,预计发生面积2540万亩次,需防治面积1640万亩次。其中,东亚飞蝗总体中等发生,山东河口、东明,天津北辰、大港,河南濮阳,河北海兴,陕西大荔等地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预计发生面积2300万亩,需防面积1500万亩。亚洲飞蝗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塔城边境区域及新疆南部喀什局部达中等发生,同时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暴发为害的可能;黑龙江、吉林苇塘湿地局部可发生高密度蝗蝻,预计农区发生面积110万亩,需防面积40万亩。西藏飞蝗在金沙江、雅砻江、雅鲁藏布江等的河谷地区局部可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预计发生面积130万亩,需防面积100万亩。

  2013年春季,华北、黄淮和华南南部气温偏高,华北、黄淮北部降水偏多,新疆北部气温正常,降水偏多,对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蝗卵发育和蝗蝻出土有利;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对西藏飞蝗出土和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草地螟在新疆、西北地区多发

  一代幼虫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塔城等地区中等发生,西北其他地区、华北和东北大部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500万亩。但不排除境外虫源迁入造成局部严重发生的可能。

  2013年春季,北方草地螟主发区气温较常年偏高,新疆北部、东北东部、华北大部降水偏多,其中黑龙江东部、吉林东北部偏多20%-50%。以上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草地螟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和迁入,也有利于其成虫蜜源植物和幼虫寄主作物的生长,对成虫的宿留、产卵和一代幼虫的发生为害均有利。

  其他流行性病害

  稻瘟病在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游和东北大部的常发区将中等至偏重流行。如遇适宜气候条件,部分感病品种存在暴发流行的可能,预计流行面积8000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西北等主产区有偏重流行可能,预计流行面积3500万亩。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存在流行风险,预计流行面积7000万亩。

  2013年春季西南地区西部降水偏多,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西北、华北马铃薯种植区8、9月份若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田间易出现中心病株,若随后仍保持日暖夜凉的高湿天气,病害将在一星期内蔓延至全田,造成病害大流行;东北和华北春玉米区,玉米生长期易满足病害对温度的要求,如遇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大斑病就会快速流行,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