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农资传媒“两会”特别报道——
乘农业现代化东风 农资行业加强科学发展


陈德铭
顾国新
牛盾
刘平均
陈章良

  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许多发展建议,本报记者也对部分代表和委员进行了采访。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谈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候,代表和委员们更注重总结经验、分析现状,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保证农业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切实利益而建言献策。他们也提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资行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策划:《中国农资》编辑部

  采写:《中国农资》记者  张 番  张高科

  资料支持:《中国农资》记者 徐 骞

  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

  改革的重点是要发展流通产业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广、分布不均匀、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我们的流通费用占GDP的比例18%左右,一般发达国家的流通费用占到GDP的比重在10%以下,从这个角度可以看,今后的改革重点是要发展流通产业,改革我们流通中的一些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问题。 

  今年商务部会重点在国内的流通环节降低费用、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上下功夫。一是把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好,还有许多具体的细节在执行中需要贯彻落实。二是推广商流和物流的分开,商业环节的交易可以经过多个环节,但物流要点对点,从田间可以直接运到销地的某一个点,把商流和物流分开。为了做好这种分类,我们实现了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销对接,这样就可以减少环节的供应。我们也创新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流通方法,鼓励企业直销减少费用。三是要大量推广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不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且可以大大地降低流通的费用。

  当前流通领域的最大问题是农产品销售的问题。如何保证农民种的产品在全国13亿人的市场里能卖个好价钱,这是我们重点要关注的问题。各地的农业生产部门都会对全国的总体农产品市场有一个大概的调研,然后确定本地区、本系统种植农产品的方向,但这是一个指导性的意见,最后还是要由农民自己决定的。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有两条途径,一是让正常的农产品有一条好的冷链、好的加工链,使产品便于存储和保管。二是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启动我们SOS。

  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 刘平均:

  农资产品质量稳中有升

  过去十年来,我国农资产品和农产品的总体质量稳中有升。去年我国建设的优质高产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经达到8178个,计划“十二五”末达到1万个左右,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示范作用。从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抽查的情况来看,农资产品的质量合格率不断提高,去年化肥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达到91.1%,农药的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7%,农机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1%,农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达到95%,农资产品和农产品的总体质量合格率,较国家产品质量合格率的总体平均数高1%-4%。

  未来几年,贯彻建设质量强国的指导思想,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质量是重要的基础,经济强质量必须强。从加强农产品、农资产品质量的方面,我想提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建议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尤其是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和农业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二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农业;三是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鼓励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这个模式,形成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应产业链,在政策上、财政上必须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对农资市场的监管方面,国家将继续加强监督抽查,对假冒的农资产品加强打击。对此,我们提出化肥的“两公开”,即正规企业的销售网点、销售网络要向农民公开,政府相关部门要把查处假冒伪劣的信息向农民公开,从而建立长效机制,让农民在选购的时候选优质的产品,避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 顾国新:

  农资流通服务要紧跟农业现代化进程

  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对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相对其他市场主体而言,供销社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同“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几十年为“三农”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很好地利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大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将改变。相关企业要适应这种变化,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找准新的切入点。过去农资企业主要就是销售化肥,农民需要用肥就到农资销售点购买。农民从农村搬到相对集中的城镇以后,传统的种地方式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农资流通企业要及时适应变化,不仅保质保量地做好供应,还要做好一系列的技术服务,包括测土配方、机耕、施肥、喷药等,要能为农民提供一整套的服务安排。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供销社农资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基层市场调研的力度,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完善、扩展农资流通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真正做好了这些工作,农资流通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会非常大,前景也非常好。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 牛盾:

  用科学的角度看待化肥、农药

  如果不用农药、化肥,据保守估计,我国的粮食和畜产品产量可能减少1/3-1/2,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化肥是农业生产必需的植物营养或矿物营养,农家肥数量有限,且转化效率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依靠农家肥完成种植,因此我们必须使用化肥。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化肥、农药,不能把它矮化、妖魔化,不能抹黑。它是科学的产物,合理地使用也有利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对农资企业的发展,有三点需要强调。第一,农资企业是要保证农业投入品的生产与流通的企业,因此不可或缺;第二,希望农资企业在经营时一定要注意农时,农业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行业和产业,农资的供给如果保证不了农时,就发挥不了作用;第三,农资企业一定要保证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是农资企业的生命线;第四,农资企业做好服务非常重要,如果能在服务方式上体现更多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农资企业就有广阔的天地、巨大的发展空间,否则就会出现其它替代的企业和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 陈章良:

  水肥一体化为广西农业增收

  广西种植甘蔗、香蕉、柑橘等经济作物面积广阔,对化肥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政府对化肥的质量和施用效果非常重视。近年来,广西注重做出农业的特色,在施肥技术的创新上主要向水肥一体化方向发展。广西在甘蔗、香蕉的种植上已经开展了很大一部分的滴灌、喷灌工作,一部分设施用的是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派人去以色列学习后,大部分香蕉种植都开始使用以色列的技术,另一部分是使用新疆的滴灌技术,主要用于种植甘蔗。广西推广水肥一体化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不仅大量节水,而且生产效果好。现在广西的很多个县都在推广水肥一体化,但是由于设施造价太高,还在慢慢铺开。

  化肥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丰产增收、农民收入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广西的施肥情况,我对化肥企业有两点建议:第一,农业种植根本离不开化肥,因此,化肥企业一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希望化肥价格能够稳定在合理价位,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利润空间;第二,广西有很多的糖厂和木薯淀粉厂,每年都产生很多淤泥,建议更多的企业能够合理利用这些淤泥,做成有机肥,让农民能够买到安全、低价的肥料。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