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日前,农业部网站公布了农业部办公厅《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从目标任务、技术要点、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四方面为各级农业部门推广应用这一技术提供指导和参考。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对水溶性肥料、农田灌溉设备等相关行业将带来利好。
据悉,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等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与此同时,大水漫灌、过量施肥现象还比较普遍,水肥利用率不高。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在3600亿立方米左右,化肥施用总量达5700万吨。为了提高水资源和肥料资源利用率,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示范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灌溉与施肥有机结合,实现了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
据《意见》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将达到8000万亩以上,新增推广面积5000万亩以上,实现节水50%以上、节肥30%,粮食作物增产20%,经济作物节本增收600元以上。按作物划分,新增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1500万亩,小麦500万亩,马铃薯500万亩,棉花500万亩,蔬菜800万亩,果树1000万亩,其他农作物200万亩。按区域划分,在西北地区重点推广棉花、玉米、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1000万亩。在东北四省区重点推广玉米、马铃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1800万亩。在华北地区重点推广小麦、蔬菜、果树、花生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1000 万亩。在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重点推广果树、蔬菜、糖料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增面积1200万亩。
为达到上述目标,相关农业部门将在相关技术要点上下大力气,如设施设备、水分管理、养分管理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上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根据意见要求,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一要研发技术产品。根据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加大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研发力度。按照实施水肥一体化对土肥水管理、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等的新要求,开展技术集成研究。二是完善技术模式,在重点区域和优势作物上,做好技术模式的选择和集成创新,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施肥量等对比试验,制定方案。三是开展示范培训。四是构建推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