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2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灯时刻菜团香

开磷集团 赵宽宏

  我的心已飞到灯节里去了,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是可以有时间陪父母妻儿一起过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浓浓亲情的包裹下,我可以品尝母亲做的菜团子。一想起这菜团子,舌根下面就会渗涎水。

  灯节,就是元宵节。对于它的由来,始于何时,传说很多,莫衷一是。自然,这些跟咱老百姓似乎也关系不大,咱老百姓关心的是这灯节怎么个过法。

  有资料说,唐代以前,灯节就正月十五一天;唐代发展为正月十五前一天和后一天共三天,并正式成为国定假日,官署一律停止办公;宋太组赵匡胤把元宵放灯由三天增至五天;到了明代,是正月初八上灯,十七收灯,共十天。时代在前进,元宵灯节也根据各地乡风民俗的发展演变,时间都不尽一致了。我现在生活的地方,汉族人是过正月十五,苗族人过的是十三或十四,并且称元宵是“大年”。在我的故乡扬州,现在一直还是正月十三高灯(上灯),十八落灯(收灯)这样的习俗。

  我故乡的民谚说,“高灯圆子落灯面。”就是说,正月十三晚上高灯要吃圆子,十八晚上要吃面条。圆子,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三余帖》中有段文字很有意思:“嫦娥奔月之后,羿昼夜思惟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诣宫求见,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如期果降,复为夫妇如初。”至于十八落灯吃面条,大概是取“绵绵长长,生生不息”之意。在正月十五元宵的正日,早上吃圆子,中午吃饭。这几顿饭是都要上烛、敬香的,上烛、敬香的过程,让我们体味出了日子隆重的仪式感。这样的习俗也和其他融化在节日里的民俗一样,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内涵,并且我相信还会一直传承下去。

  我最心仪的还是正月十三晚上母亲做的菜团子。以前,这天的圆子母亲会分别包油馅、芝麻糖馅和菜馅的。包菜馅的,个头比较大,就区别了包其他馅的,我称为团子。自然,现在配制的馅子花样名目是更多的了,不过,我的胃口并没有跟着时代一起“与时俱进”,还是老口味,喜欢的还是菜馅。春节这么多天下来,肚子里油水多了,是需要吃点素来刮刮了。

  菜馅制作特简单,经霜的小青菜(能到野外挑到荠菜更佳)洗净,开水中焯一下,挤干水份,切碎,捣块把豆腐里面,加佐料拌匀即成。我母亲做的这菜团子吃在嘴里,就四个字:糯软清爽。浓浓的亲情中,隐隐地就咂摸出了春天的味道。

  我期盼着高灯时刻的来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