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2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提高有机质是培育土壤肥力的关键

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土壤研究室主任 徐明岗

  统计显示,1980年至今,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了56%,而化肥投入量增长了225%;同期,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了51%-52%,而化肥投入量则减少了31%-47%。国外农业产量中,基础地力(土壤本身肥力)贡献率可达70%左右,而我国平均只能达到50%左右。我国土地的瘠薄程度可见一斑。

  长期定位试验是土壤学研究,揭示土壤养分平衡、土壤质量变化,指导合理施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六五”期间开始化肥试验网,1980年前后开始试验。“七五”由国家计委立项建立我国9大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从1990年开始正式试验。我国上世纪80年代建立长期试验以来,我们研究小组就长期不同施肥土壤有机质演变规律(施用有机肥-土壤固碳-土壤培肥)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表明:1.长期不施肥,北部、东部和西部土壤有机碳下降10%-20%;平衡施化肥,大部分地区土壤有机碳维持平衡或略有增加;有机无机配合,土壤有机碳增加明显,增加60%-120%。2.单季农作制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化肥配施仅能维持土壤有机碳的收支平衡;系统有机物投入不足是农田土壤有机碳下降的主要因素;低温、干旱与低产出是东北和西北地区有机碳维持与固定的基础;在一年两熟区域,无机有机配施有机碳的增加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而增加,年增加0.3-0.9g/kg。3.确定平衡时有机碳含量Ce的方法。对于特定的土壤,Ce是耕作、管理等的函数,而非唯一的确定值。4.NPK配施能基本维持我国主要农区土壤碳平衡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有机无机配施或施秸秆还田是遏制干旱地区土壤有机碳下降的重要措施,在低肥力土壤中固碳速率为0.07-0.25t/ha/yr。5.与NPK比,有机无机配施或施秸秆还田在大部分农田无明显增产效果,但在中低肥力土壤上均可产生明显的土壤固碳效应,固碳速率因有机肥施用量和质量的差异在0.2-1.0t/ha/yr的范围变化。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和核心。提高土壤有机质,培育土壤肥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大量统计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年平均粮食单产水平与耕地土壤有机质水平密切相关。平均土壤有机质提高0.1%,粮食产量的稳产性提高10%~20%。而有机肥是土壤(红壤)肥力提高和作物持续高产的基础,它不仅可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培肥土壤,而且有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提高20%以上,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稳产性,施用有机肥的产量稳定性都在90%以上!同时对土壤有机碳库增加也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固碳于土壤中,减少温室效应)!

  未来几年我们将会在土壤培肥的方式与效应、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肥力及生产力的关系、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快速腐解技术、维持与提升地力的有机肥施用技术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