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作别老厂

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王 丽

  这是股份老厂全面停车后的第四天,落日的余辉投射在尿素造粒塔上,从镜头中望过去,沐浴在夕照里的厂区有种辉煌的美丽。远处合成框架上的风向旗还在无声地招展,如果不是意识到厂里大部分工友已经集结到40·60新项目区里去开创新天地,我真的会误以为身边这片没有机器轰鸣声的静寂,只是出自一次寻常的停车检修。

  虽然时过中秋,办公楼旁的小花园里仍不现颓势,令我不由想到春日里它们热闹的花事——连翘的繁花绽成金黄的花瀑;榆叶梅半启眼帘,带着一份陶醉的慵懒;桃梅初绽,有着不胜凉风的娇羞……小花园是在淋浴泵房的旧址上建成的,再往前追溯,则是老脱盐水站的前身了。老岗位以不同的变迁方式,见证着化工与时俱进的发展。此刻,园子里的花木正安静地迎掠着秋风,似乎在聆听着“40·60”那片土地上传来的召唤。办公楼正门的马路我极其熟悉,它曾是脱盐水站岗位的卫生区。九年前某个雪天的早晨,我曾持着扫帚在这条马路上扫雪。那会儿雪还零星下着,扫过去不久,雪花又把我的脚印覆盖了。为了能扫出一条不至于积雪的马路,我哈了会手,起劲扫着。那年月,汪国真已不流行,我却从身后的脚印里读懂了他的诗——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马路尽头,黑体的《海恩安全法则》让人望去便会陡然增加一种警醒感。无论何时,安全都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与保障,化工生产尤其重要。望着不再发气的造气炉,想起十二年前,我会抱着一岁多的儿子站在阳台上,那时我们家与造气车间相隔不远,夏日里开着窗户,能清晰地听到当班师傅很具爆发力的大嗓门——下灰!我指着对面那缭绕着蒸汽的车间对儿子说:“你爸爸就在那儿上班,瞧,那些烟囱。”说过几遍之后,倘老公在家,儿子会捉了他的手,拉他到阳台上,指着那排造气炉,用稚嫩的童音重复着两个词——爸爸……上班。而今,我们已搬了新家,但与那排造气炉对望的情形,于我们全家,那份温情的牵挂都会在记忆的幕布上,留下隽永的影像。

  激昂的下班号声已经吹响,这声声号响曾经是一个激越时代的符号,伴随老厂的搬迁,号声也会随之逝去,但我相信每个工友生命里的号声永远不会消失。

  厂区内塔釜的人孔都已打开,股份二厂前来扒填料的员工已经散去。这些扒出的填料在清洗整理之后,将会重新派上用场。无论未来我们的脚步延伸与前进到哪里,“勤俭节约”的立业之本都不会丢。附近有值班的留守人员在填料旁来回巡逻,他们将会用自己的忠诚护卫,成为老厂最后的守望者。电修车间的尹奎儒师傅是留守人员之一,他说在老厂工作三十多年了,岗位上的电闸与开关不知被摸索了多少遍,熟悉得就像是面对着不能说话的老伙计。他近日值班时,儿子正在附近的塔上扒填料,尹师傅看到设备被拆得面目全非,心里不由一阵阵发酸。他将湿润的眼神转移开去,3#变电站的这些软枣树都是他利用业余时间一手栽种的,橘黄的软枣正从树叶间探头探脑,有些调皮地在秋风中送达着收获的消息。尹师傅在电修车间属于老师傅辈,那些在40·60新厂区已能独挡一面的徒弟们,现在如同这些果实累累的软枣树,已齐刷刷地婆娑成了一片树林。

  站在高处眺望整片厂区,被城市簇拥着的楼群像是花园里衍生出的青藤,将老厂包围其中,这也成为制约与束缚老厂向前拓展的重要元素。由此,具有前瞻性的“退城进园”决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飒飒秋风中,我似乎听到40·60项目区开车成功后那鼎沸的欢呼声了。

  随着几名工友走到大门口,再回首,我向老厂行着不舍的注目礼,在心里默默与它道别,以一种作别故园的情怀。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