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湖北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精细磷酸盐和4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试生产。该项目2011年1月开工,总投资12亿元。一期工程完成投资8亿元,项目投产后,年选矿120万吨,生产磷酸二铵24万吨、磷酸一铵16万吨、磷酸20万吨、硫酸40万吨。湖北六国地处湖北省当阳市,昔日长坂坡名流勇将在此荡气回肠,今日当阳迎来湖北六国再续化工史上新辉煌。
用“湖北六国速度”完成一项战略
作为安徽六国化工的子公司,湖北六国身负“鄂皖赣、三步走”的战略使命,董事长韩帆介绍:湖北六国在集团总公司合理布点的同时,补充完善了产品品种,特别是在磷复肥行业不景气的当下,集团公司实施兼并重组企业扩大的战略。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湖北六国紧靠资源地,拥有自身的磷矿,减少了物流加工成本,利用当地的磷矿以精制磷酸盐及高浓度磷复肥为主导产业,逐步实现磷化工精细化、高端化、多元化。延伸磷化工产业链,推进磷化工精细化、高端化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
自2011年1月11日开工建设以来,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顺利投产,不得不让当地政府领导感到震撼,称其为“湖北六国速度”。为确保项目按期投产,在董事长韩帆的带领下,湖北六国化工公司加大项目建设目标考核力度,实行目标倒逼,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韩帆任项目建设常务副总指挥,层层签订项目建设责任状,公司中高管及项目指挥部人员全部按要求缴纳项目建设个人风险金,在项目建设中人人肩上有压力,工作有动力。二是明确考核目标,责任到人,制定项目工程网络控制图,并张贴在各施工标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和监理严格按照工程网络控制进度时间节点检查督促、考核兑现。三是强化督办,项目指挥部坚持每周二召开项目推进会,公司高管和项目建设指挥部各组负责人参加会议,听取各组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工作中相关问题。坚持每周五召开监理例会,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负责人参加,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项目推进会、监理会先后共解决施工质量、进度等方面的问题190多个,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四是攻坚克难、筹集资金。面对资金缺乏的局面,公司通过自筹、银行贷款等多种措施,筹集项目建设资金5.6亿元,满足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抓紧弯道超越的机会,哪怕“生不逢时”
面对当前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在过去一年中国内磷铵市场表现平平,甚至可以用“凄惨”二字形容,有人曾笑称在此期间开工的磷复肥企业都是生不逢时,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领航者,韩帆表示出乐观的心态:从整体环境看,目前市场确实比较惨淡,但这与整个宏观经济有关,如果回归到农用的范畴,化肥依然属于刚性需求,用量仍然具有上升的空间;从内部看,六国品牌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规划市场销售分为三个走向,一是依托总公司的销售网络,二是建立国内大型流通企业的销售网络,三是出口国外,这三个三分之一构成了目前的销售规划体系。韩帆说,当前湖北六国的销售工作很顺利,有着很好的开局,但我们依旧要把生产和质量稳定好,把“六国”的品牌维护好。
截至目前,湖北六国的产品质量在市场赢得了一片好评,即使在行情不好的当下也不存在任何销售压力,而且渠道非常稳定,一个企业的起步阶段能够做到如此实属不易,有了好开局,韩帆希望以后在国内一旦提到磷复肥,中国亿万的农民会想起“湖北六国”。
看到了今天的成绩,韩帆回想当年的艰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再说一个安徽人初来乍到湖北,困难更是不会少。不过韩帆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姿态面对一切,并用他的这种乐观情绪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上任以后,他不分日夜工作,走访群众、与当地政府协商解决突出问题,酝酿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在短时间内,很快将公司的运作拉上正轨。为落实好水、电、路等公用工程,韩帆多次到湖北省、宜昌、当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项目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动争取政府支持,并请省市领导或职能部门到公司现场办公。为了寻求一条和谐的企业发展之路,他历时三个月考察周边的大企业,到总公司求经取宝,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打造生产力、以创新推动生产力、以责任壮大生产力”的经营之道。工作中,他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从领导班子的建设抓起,注重员工思想素质和技能培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形象。
提高湖北六国人自己的“幸福指数”
在公司开局取得成绩的同时,韩帆也坦言人才的储备是湖北六国成长发展的基石:公司从基层到领导都是富有朝气和激情的年轻人,也是一群遇到任何问题困难敢想敢闯敢试的年轻人,现在车间领导最大28岁,最小的只有23岁,但是公司高管工作年限比较长,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起到把关引导的作用,从企业发展来看,公司培养这些年轻人,形成一个成长的梯队。
在公司重组时,面对小股东多、亏损严重、员工情绪不稳定的现象,韩帆积极实施机构改革、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湖北六国也从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入手,实施了“招得进、留得住、能成才”的人才管理方式。
所谓“招得进”,即采取多渠道、能力席位薪酬的方式招聘人才。公司通过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三峡大学、湖北长江大学、荆楚理工学院等科研院校直招和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当地政府联招的形式,招聘了一批科技人才。同时为公司增添机电、化工工艺、营销专业人才300人。在薪酬待遇上,实行宽待工资制度,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学历津贴同步,并每年上升15%。良好的薪酬制度,吸引了众多年青有为的科技人才来公司就业。为留住人才,韩帆在员工培训、解决员工后顾之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新人入司前宣誓、到参加公司培训、送到大企业、总公司实习,所有的环节韩帆都亲自过问。外出学习归来的员工他逐一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需求和生活现状,以便更好的安排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为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公司暂缓办公室修建,投资600多万新建了员工公寓,装修了职工餐厅,投资30多万元买了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客车。公司每年开展岗位明星评选活动,激励能人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同时,把刚刚招进来的大学生送到中层管理工作岗位上锻炼,为公司的后期发展积聚人才。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学、良好的管理模式,很快让湖北六国化工从一盘散沙凝聚成型,在当阳的土地上矗立起来。
昔日的长坂坡,众多名流在此留下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而今天的当阳大地,湖北六国正在铸造一篇化工史诗。对此,韩帆信心满满,在公司适度“规模化、差异化”的规划下,一定会把企业做精、产品做实、品牌做优,不久的将来,湖北六国就将出现在中国磷复肥产业的第一梯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