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为政府与行业间搭建沟通平台
□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处长 王胜民
中国农资传媒为企业、政府、科研院所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无论是政府、行业、企业都需要一个平台、一个圈子,平台和圈子的搭建需要一个桥梁,中国农资传媒就起到这个桥梁的作用。作为化肥行业政策的制定者,我希望农资传媒要把这个桥梁、纽带的工作做好,我们只有了解更多的信息,才能把调控工作做得更好。希望中国农资传媒在联系企业、专家、农民,也能更多地联系政府,彼此增加沟通和交流,通过正确引导市场预期、正确宣传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政府和行业之间沟通发挥桥梁作用。
近几年关于关税调控的讨论沸沸扬扬,希望在传闻过程中,像中国农资传媒这样的主流媒体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方向上引导。同时,我们希望多听协会、企业、行业的声音。今后国家对宏观政策的调控力度不会下降,调控的方向、手段、目标今后我们还会深入研究,进一步把调控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科学。
提高科技创新 促进产品升级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 金继运
建国以来,我国在粮食播种面积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是依靠肥料的使用使粮食产量的不断上升,实现粮食产量的9连增。肥料的使用为国家粮食产量及粮食安全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粮食产量实现9连增之后,我们面临的压力一点没减。粮食产量增加,进口量也在连年增加,我国粮食总需求量5.71亿吨,人均427公斤,超过全世界平均水平。去年我国进口了6000万吨粮食,这相当于我们消费粮食总量的10%,超过了2008年中国粮食中长期的粮食目标,压力很大。2012年玉米粮食带干旱,粮食减产20%以上,俄罗斯小麦减产,我国下一步进口粮食可能都有困难。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农业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把肥料用好,通过技术创新、肥料创新,促进产品升级。
近几年,我国肥料产品的发展在不断创新。新技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十连增的目标要求我们技术创新,在这个过程我们严要求,社会在改变,我们也要不断改变。最近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过程对肥料界同仁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实现粮食增产、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不种地了,就要求我们搞肥料施用技术、生产技术的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要求。
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 国际锌协会中国项目主任 樊明宪
前两年,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行业快速发展、扩大产能规模。而2012年以来,不论是整个国家社会形势还是行业,更多提及的是稳中求进,追求高质量的增长。所谓高质量指的是利用较低成本产生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落实到肥料工业,也就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增长。
纵观我国肥料工业发展状况,不管是从生产方面还是使用方面,在过去的十年中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我国既是肥料生产大国又是消耗大国,肥料生产占整个世界的35%,施用占到31%,但肥料利用率却比国际平均水平低很多。如何提高肥料利用价值呢?根据农业部最近研究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改善氮磷钾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施用结构。拿锌来说,中国缺锌的土壤近50%,尤其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这些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导致我们粮食增产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之一,也导致了氮、磷、钾元素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在东北地区不施用氮肥的话,玉米减产大约在20%,而如果不施用锌肥的话,玉米也减产21%左右。从效益的角度看,锌肥也十分重要,施用锌肥的增产效率平均可达10%。我国肥料施用达到31%,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远远小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这就说明了我们对肥料利用率上要改变结构,要使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更加合理。此外,平衡施肥除了元素上要平衡外,还要注意养分形态的平衡,比如我国氮肥品种就很少,主要品种是尿素,尿素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67%、硝基肥料占氮肥4%。但实际上,尿素并不适合在某些地区施用。而美国铵态氮占不到28%,硝基肥料所占比例约为40%,所以我国氮肥利用率低和施用方法和产品品种结构关系都比较大,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来提高肥料利用率。
技物结合将农资产品效益最大化发挥
□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处长 邵振润
当前不论是肥料行业还是农药行业,创新发展都是主旋律。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追求水肥药一体化,一次性施用的高效率农业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农资行业产品和服务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和肥料比起来,农药行业是专业性更强的行业。因为农药对用法要求很高,用的量不恰当就会中毒,用的方式不对也同样达不到效果,因此,如何加强服务,将农药正确合理地施用下去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此外,和肥料一样,农药的利用率不高也是困扰行业的一大难题,之所以出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植保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实际上,现在农业生产基本上全程都是机械化,而农药机械还是手工小的喷雾器比较多,这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喜的是,现在很多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譬如低空飞机喷药在行业内也受到关注,并被广泛应用,我们也希望在农药使用方面,多和各方力量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服务行业发展。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 国家测土配方实验室主任 白由路
中国农资传媒作为行业的主流媒体,面向的群体是企业、经销商、农民,舆论导向作用非常重要。在传递市场信息时,应该把采集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过滤,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大家对当前行业的发扎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我对媒体应该发挥的作用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关于化肥的附加值的问题。化肥附加值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对于化肥附加值我们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如果片面地追求化肥的附加值,会出现不良后果,例如,我们现在生产的氮磷钾化肥就像人类吃的粮食,附加值相对较低,它与电脑的芯片差距很大,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问题,对于这个方面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第二,做好科普宣传。人们说21世纪中后期是养生的时期,人类对食品安全特别敏感,中国农资传媒应该做一个正面的宣传,做好科普宣传,让人们不能把化肥和有机食品对立起来,还原化肥在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以及食品安全中的本来面目。第三,中国农资传媒应该成为农资主流的声音。现在化肥生产厂家4000多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肯定在肥料方面是有一个主流,中国农资传媒应该反映出来主流的声音,希望中国农资能够在整个肥料行业做个正能量。
携手传媒共同推动节水农业发展
□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副处长 杜 森
近年来,节水灌溉农业发展备受关注。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耕地面积占世界9%,但水资源只占6%。每年灌溉用水3600亿方,缺口300亿方以上,所以缺水比缺地形势更加严峻。再加上这几年随着气候变化,旱灾频发,通过发展节水农业等设施农业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重要一环,也是必由之路。在推动节水农业发展方面,中国农资传媒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了当前严峻的形势,也做了大量的促进工作,发挥了媒体的先锋作用。
此外,当前农业朝着大农资、综合服务提升方向发展,譬如我们在提到节水农业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肥和水的关系,更要涉及节水农业中灌溉设施设备,一些地区的地膜覆盖、抗旱剂、保水剂,以及服务推广,如何让农资产品和设备协同发挥除最大的效率等方方面面延伸,因此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上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也希望借助中国农资传媒的媒体力量进一步加大宣传,面向精英、做出精品,和媒体共同把脉市场,促进我国农业将朝向大农资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