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型农资服务模式
□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 栗铁申
中国农资传媒红红火火又一年,这一年里,充分发挥了交流行业成果,宣传行业信息,推动行业发展的阵地和窗口作用。2012年整体农业形势一片大好,粮食实现九连增。但我国农业也面临新问题,一方面是粮食增产,另一方面是油、豆、蛋、奶等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农业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业增长速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农业工作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农资行业来说,农业面临新形势,行业也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有几个方面,一是需要适应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为此,化肥产品也要往这一方向发展。多功能新型肥料、绿色农药上升势头非常迅猛,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二是农资配套应用在技术上的突破和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比如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药肥一体等,这些都给农资行业带来新课题。拿药肥结合来说,什么样的农药可以和肥料混用、比例多少,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三是农化、农机结合的方式需要突破,如何实现企业和政府战略合作需要深入探讨。四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出现给行业带来的新命题,如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农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出现,都代表了农业生产的新型力量,这些都是新型的农资服务对象,如何做好对他们的服务,为他们种地提供新方法、系统化服务,将面临着新的发展变化。五是现代高科技融入农资交易和服务中,比如农资将电子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等。这些新趋势、新发展、新方式都呼唤着行业科技创新,产品升级,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进步的需求。
主流媒体应该发挥正能量
□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武希彦
磷复肥行业2012年处于相对困难时期,中国农资传媒既然是主流媒体,就要发挥正能量。如何发挥正能量我谈两点建议。第一,在新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们希望化肥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要加速市场化进程,在过去氮肥、磷肥短缺的情况下,鼓励进口、鼓励民族工业发展、严格限制出口等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但现在氮肥磷肥自给有余,目前仍然实行旧有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阻碍氮肥、磷肥发展的。现在一些补贴项目反而是在鼓励落后,不利于落后产能的淘汰。希望主流媒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呼吁深化改革,尽量减少政府对农资领域的干预,尽快松绑,加速市场化进程。第二,磷复肥行业承担两大任务,一个是为农业提供磷营养元素,另一个是各种作物提供配方肥专用肥,包括新型专用化肥料,磷肥行业是个资源型产业,其发展方向是如何科学利用、发展资源。比如说,我们对磷、硫资源充分利用之外,对于伴生资源也要加以利用,实际上对碘氟硅钙等也在加以利用,现在我们的企业已经走到世界磷肥行业的前列。我们希望媒体要抓住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方向,利于行业发展的我们要宣传,行业发展需要的是正能量。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 孔祥智
2012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中发出信号,2013年一号文件的重点依然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密切关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也就是农业经营主体。我们在很多地方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出现了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实际上,今年农业部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这些经过注册的大户在农业保险和补贴上都会有一些优惠政策,未来家庭农场和大户可能会成为农业中坚力量。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专业合作社有60多万家。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接近5000万人,这种组织对帮助农民增收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起到很大作用。三是农业企业,这不仅包括农业产业化企业,还包括农资企业,也包括农民拿土地作为资本去进行注册的企业。譬如很多进行土地流转的企业也是未来农业经营主体。总体上讲,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在未来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小规模农户肯定会存在,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肯定会成为主体。他们也是农资企业服务的重点,建议大家高度关注农业经营的新型主体,这样农资行业才会更贴近实际,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借助媒体的力量
推进行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刘淑兰
中国农资传媒是一个既有战斗力,又有较强影响力、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团队,而且他们打造了一个高端的媒体平台,他们对农资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和引领作用。对于未来行业主流媒体的工作,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农资全国性的高端媒体,应该关注行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通过媒体的作用,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第二,应该有一个主流的推进的建议和意见。在组织各种论坛方面,尤其是在新型肥料发展上,中国农资传媒也做了不少工作,包括稳定性肥料、缓控释肥料、水溶肥等。从论坛的交流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市场很乱,媒体肩负着为监督市场、为市场传达正确信息的责任。其次是新性肥料标准远远滞后,标准要跟上行业发展的进程,作为媒体一定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推进这件事。第三,就是关于肥料利用率的问题。现在一说就是江河湖海都污染了,大家都归咎于化肥。作为媒体,应该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让读者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江河湖泊污染,肥料利用率低?
我非常希望农资传媒做一些宣传和推进工作希望政府能重视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产业健康、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