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Boodt(1979)对土壤调理剂的定义是:使用自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土壤调理物质,通过某种适当的持续的耕作方式,改善土壤结构,使之具有适当的土壤团粒的物质。我国农业部197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标准》中给土壤调理剂定义为: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及其生物活性的物料。
我们认为酸性土壤调理剂主要是能有效调减土壤酸度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物质,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石灰类物质:包括石灰石粉(主要成分碳酸钙)、生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熟石灰(主要成分氢氧化钙)、碳酸石灰(主要成分碳酸钙)等种。
2.硼泥类物质,这里是指生产硼砂所产生的硼泥,强碱性,pH值9-10;除含少量硼外,主要含镁、钙、硅等有效成分。
3.精制有机肥类物质 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特别是精制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的缓冲能力,减轻土壤酸化。
使用石灰类物质
改良土壤酸度
长期以来,施用石灰类物质调减土壤酸度,已成为我国南方农民常用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南方强酸性土壤的总酸度中,交换性H+一般只占1%-3%,其余均为交换性Al3+,由于Al3+水解产生H+,这是导致土壤变酸的主要原因。施用石灰类物质作为酸性土壤调理剂,就是利用石灰成分促进Al3+的水解,又可中和其产生的H+,从而有效地防治土壤酸害。江西刘勋等人对江西省20世纪60-70年代红壤施石灰的总结表明:每亩施石灰50kg,其增产效果是:大豆37.9%、大麦61.6%、棉花8.7%、小麦16.9%、水稻9.7%、花生10.0%、油菜4.2%、紫云英71.3%。
施用硼泥类物质
改良土壤酸度
据相关报道,应用硼泥制造有机无机生态肥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调减土壤酸度,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同等肥料条件下,小麦平均增产29.0%、花生22.3%、番茄7.7%、黄瓜11.3%、土豆17.6%、甜菜22.4%、白菜22.4%、甜椒17.7%。
施用有机物改良土壤酸度
大量增施有机物质(蒿秆、绿肥、粪肥等),能够改良土壤酸度,减轻铝毒害,促进作物生长。这是因为有机质可与Al进行络合,明显减轻铝的毒害。同时,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还原物质,使土壤中的铁、锰氧化物等被还原,使土壤pH值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