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
水肥结合是一项综合应用技术
未来肥料发展和植物营养研究的重点不仅要关注养分含量,更要重视养分形态及其科学搭配,同时要研究不同养分形态的相互转化以及助剂的应用对作物营养吸收、转化和肥料利用率提高的作用,因此,水肥一体化是方向之一。水肥一体化不仅应用在经济作物,还要应用于主要粮食的大田作物。
然而,水肥一体化的发展还需要重视很多问题。首先,应注重节水灌溉与肥料发展相结合。水肥一体化目前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重视设施的建设,而没有考虑施肥的过程,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不仅仅是没有利用好设施浪费灌溉,同时也会造成设施的损坏。未来登记的肥料,应该不仅仅重视它的水溶性,更为重要的是所含成分有没有能够协助消除北方的钙镁的沉淀和南方的锡锰等沉淀,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成为真正适合于滴灌和现代灌溉技术的肥料。所以说,光重视设备不重视肥料的矛盾将很严峻。其次,利用新的灌溉技术和施肥方法以后,更要重视新的施肥技术和灌溉方式。一定要搞好水肥用法用量的研究和结合,否则很可能导致减产。因此,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综合工程。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
修复土壤提高农业生产力
近年来,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压力越来越大,而与此对应的是,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大,土壤掠夺式利用造成的土壤生产力破坏严重。
土壤条件的恶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说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抗旱抗灾能力弱、农作物对养分失衡更加敏感、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增加等。同时,由于土壤中营养元素失衡,也带来了相关营养元素间的“拮抗”作用,给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带来了极大影响。目前,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仅为50%左右,后劲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土壤修复改良刻不容缓,而生态施肥、“调养”土壤是关键。我们提倡技物结合,边使用边改良。针对区域耕地土壤存在的问题,以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生态施肥和平衡土壤营养为目标,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能够速效改良土壤的产品,譬如一些功能齐全、作用显著的土壤调理剂产品。另一方面,还是要找到土壤被破坏的源头,通过推广合理施肥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先进农业技术来“调养”土壤,努力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永续高效利用耕地。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
发展新型肥料刻不容缓
当下气候变化剧烈、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等都影响到农作物产量。与此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进度加快,耕地面积在减少,粮食产量要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就是化肥的贡献。
对于企业而言,市场已有的传统肥料竞争非常激烈,发展新型肥料刻不容缓。譬如缓控释肥、生物型肥料等。生物型功能肥料可能会在未来市场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因为生物功能肥的一些功能不仅能增加作物营养供应,还能改良土壤。譬如含根瘤菌的生物肥可增加土壤氮素总量;解磷、溶钾微生物肥可将土壤中无效态磷、钾分解出来,成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另外还有一些可以改善根际环境的生物肥料。此外,合理的肥料形态也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譬如可以鼓励发展硝基肥产品。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
肥料和设备结合促水肥一体化发展
目前液体肥料在很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原因在于液体肥料可精确地与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均匀混合,而且质量稳定,配方相对容易,可满足未来农业精确施肥和自动化施肥的要求,我国发展水肥一体化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水肥一体化意味着设备和肥料都要发挥最好的效益。要求设备企业和肥料企业要合作,共同为作物服务。因为他们两者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现代农业。在具体操作上,希望每个企业都能有相对应的肥料或设备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灌溉企业在设计安装时也要参考肥料企业的意见,肥料企业生产产品时也要考虑设备的具体情况。
在政策调整上要打破以前的行政分割,将农田水利与施肥技术归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目前水利部门管农田水利,农业部门管种植栽培的现状是造成灌溉企业与肥料企业不合作的重要原因,特别在有灌溉补贴的前提下,这种不合作可能会加剧,使灌溉设备作用不能最大限度发挥。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
复合肥企业可扬长避短 合理发展水溶肥
在国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所带来的市场效应下,复合肥企业,农药企业都非常看好水溶肥行业的发展前景,也纷纷开始发展水溶肥产品。
虽然常规复合肥企业发展水溶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譬如在资金、原料、技术、营销网络和市场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常规企业发展水溶肥也存在不足。首先是工艺技术落后。各生产企业原来认为水溶肥是通过简单的物理混配就可以生产,直接导致工艺技术研发长期停滞不前;其次,产品功能挖掘不足,原因是企业传统思维没有改过来;再次,水肥一体化设施的配合不到位也是障碍,因此复合肥企业需要密切跟灌溉企业结合。
常规复合肥企业发展水溶肥产品,要明确产品定位,充分考虑市场、农民、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多样化产品,同时挖掘自有的原料资源。
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生产与国际贸易委员会主任米歇尔·普鲁道:
中国应该更注重合理施肥
在全球化肥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化肥行业同样面临如何满足农业种植的问题。中国化肥行业发展迅猛,但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全球资源非常宝贵,化肥行业的发展涉及土壤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因此,合理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同时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浪费对中国乃至全球化肥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目前,中国许多科研院所联合企业都在为化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努力。过去5年内,中国在化肥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也有很大进步,企业很注重产品的创新,缓控释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生物有机肥等都是中国化肥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中国化肥行业需要努力发展高价值的产品,但无论是从产品效果还是生产工艺讲,都需要提高效率。
国际农业组织提倡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宗旨是四个“正确”,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区,以正确的比例施用正确的产品。这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最简单方法,但这就要求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实施测土配方,做好农化服务,指导农民用肥。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保证化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印度NAGARJUNA公司副总裁巴斯克林:
印度化肥行业探寻发展之路以应对挑战
现在印度年产尿素2200万吨,复合肥不到800万吨,磷酸二铵400多万吨。进口方面,从2010年开始,磷酸二铵和氯化钾进口量都在减少,而尿素的进口量从2009年起大幅增加,现在成为进口量最大的肥料品种。同样,近几年复合肥进口量显著提高。另外,印度现在的合成氨、磷酸、磷矿石和硫磺年进口量达到170万吨、210万吨、640万吨和180万吨。除此之外,印度每年还需进口少量水溶肥和微量元素肥料。
影响到印度磷肥和钾肥市场的因素,第一是政府的NBS政策,消费量开始向尿素倾斜。第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化肥市场的扩大,美国、欧洲国家和巴西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导致化肥需求增加。第三是国际市场价格不稳定影响着印度磷肥和钾肥市场。第四是国际市场其他主要进口商的定价策略也会对印度进口产生影响。第五是全球化肥产业结构发生改变。第六是目前进口价格是基于短期合作考虑,而不是长期考虑。印度政府不能缓和国际磷肥和钾肥的涨价压力。
未来,对于印度来说,需要努力获得全球化肥资源,从而缓和国际价格的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印度一直花费巨额化肥补贴,但印度不能采取现货购买策略而应倾向于长期合作。印度应该获取全球天然气资源,以保证氮肥生产的原料供应,同时有必要共同努力获得磷肥和钾肥的长期供应保障。
英国英特杰公司氮肥总监奥列维·哈特菲尔德:
欧洲氮肥行业机遇与制约并存
在过去的20多年内,欧洲氮肥需求一直在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欧洲的氮肥利用率有所提高。
未来欧洲氮肥需求将有所增加,但行业发展还受到一定限制。欧洲的农业体系具有高产、繁荣、国家支持力度强等特点,化肥利用率达到全球最高水平,因此以现在的化肥生产技术,欧洲氮肥进一步盈利的机会很小。但是需求前景还是比较乐观,未来粮食增产还需要增加化肥施用量。
欧洲氮肥行业发展的劣势在于其生产经济的局限性。欧洲生产商在过去5年内依靠强烈的需求获得较为可观的利润,但是潜在的经济现状仍是一个挑战。生产成本过高,并且在短期内还将维持现状。从较为长远的发展态势来看,国际氮肥市场将转向成本定价方式,届时,大部分欧洲生产商将面临关闭停产。
对于欧洲氮肥行业,其发展的机会在于页岩天然气。页岩气的开发将使波兰、英国等地的天然气市场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国家正在权衡经济利益与环境成本,如果经济利益占主导地位,页岩气产量将大幅增加,从而缓解当地的天然气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