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贵州省委副书记孙淦陪同王天玺“回娘家”。走在开磷矿山那些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他触景生情地说:“我很怀念在开磷矿山度过的那段青春岁月。如果没有与深深矿井的亲密接触,如果没有那段灰尘搅着汗水的日子,我想可能自己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感谢开磷矿山赋予我像岩层一样的生命本色和做人方式。”
难怪,半个多世纪以来,凡到过开磷矿山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深切体验:这里的人与众不同,总是还保留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种纯朴和激情。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以这样的诗句来描述彭氐辉矢志转型发展磷化工的心路历程是最贴切的。
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彭氐辉由湘入黔,求学于贵州工学院。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火一般的热情来到了他的第二故乡——贵州开阳磷矿。
在20多年的矿井生涯中,彭氐辉靠着一双雨鞋、一支手电、一顶安全帽、一身工作服,同矿工们一起摸爬滚打、甘苦与共、悲喜相同,没有知识分子的娇气,没有技术员的架子。
1983年,在担任青菜冲矿矿长后,彭氐辉依旧坚持下井。他近乎拼命的工作以及与职工们甘苦与共的品质,换来了职工对他的尊敬。工人们都习惯称他“彭大爷”,像长辈一样尊敬他。在担任矿务局局长、董事长后,“彭大爷”这个称呼也一直伴着他。
“干部在个人利益上多占一分,就会在形象上低人一头。”这是彭氐辉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和矿务局8名厅局级干部住房同职工一个标准,只有40平方米。上级部门奖给彭氐辉的2800元的承包奖,他也捐献给了矿务局教育基金会。
彭氐辉的夫人胡伯纯在他还是技术员的时候就当科长了。可彭氐辉1986年当上矿务局局长后,她连班长也当不上了。有两次涨工资,她各方面条件都够,单位都通过了,最后彭氐辉却把她的名额给拿掉了。
1992年,化工部和贵州省先后三次找他谈话,要调他去当化工部矿山局局长、地方专员和另一个大型企业的老总。
“我是矿山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开磷。我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我离不开共事多年的那帮伙计……”彭氐辉眼里噙着泪花哽咽地说。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老彭在那个“卡拉OK”流行年代最爱唱的一首歌。
大家都被他的真情打动。“一个将企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人,老彭是我碰到的第一人。”事后,时任化工部部长顾秀莲不无感叹地说。
就在他刚刚率领开磷走完近15年的转型之路时,长期过度劳累却让这位开磷的“铁人”倒了下来。他被检查出肺癌晚期。“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生命的尽头也始终保持着冲锋的状态。
2001年10月16日,这位用生命改写开磷历史的矿山之子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他走了,走得那样匆忙。但是,他63岁的生命年华,已经永远融入了洋水两岸巍峨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