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新荣在京召开的“农作物重大病虫科学防控高层论坛”上提出了全面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现代植保理念,把科学防控的理念贯穿于病虫害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着眼现代农业发展大局,加快推进传统植保向现代植保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我国植保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据了解,2012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异常严重。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玉米粘虫、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给我国粮食增产增收造成直接威胁。值得欣喜的是,由于各级植保机构加强了监测和防控,狠抓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及时有效控制了危害,为今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夺取农业丰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届中国植保“双交会”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现代植保”这一主题,重点突出植保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呈现出引人关注的四大亮点。
亮点一
无人机施药防控成植保新方向
农药的安全使用和高效植保机械的推广,为重大病虫防治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低空、低量施药器械及其配套技术的发展对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意义重大。
据悉,以往更多停留在概念阶段的无人直升机施药技术今年在植保“双交会”上格外受追捧,江苏克胜集团、广西田园生化等多家公司携喷药直升机实物前来演示,前两年还动辄四五十万元的无人直升机今年普遍降到了几万到十几万元的亲民价格。
在展馆外广场上,一台白色的农用全智能无人驾驶AF811型直升机在飞控人员的熟练操作下,发出“突突……”的轰鸣声,稳稳起飞。无人机升降折返于人群上方,轻盈灵巧,一边飞行,一边喷出水雾,令观摩的人群啧啧称赞。据了解,这种农用无人机整个过程由电脑程序操控,体型虽小但功能强大,每次最多搭载农药10公斤,在3-5米的低空喷洒农药,每架次可完成30亩地的作业。
“无人直升机施药防控是农业植保发展的方向。”中航618所民机民品部副部长李国玉告诉记者,智能农用无人直升机及相关专业植保服务市场潜力巨大。他分析,美国60%以上的农药喷施由专业植保公司的无人智能机械完成,日本约8000万亩农田常年保持近3000架无人直升机作业,未来中国18亿亩农田将容纳年均过10亿元的无人机械设备市场和年均超100亿元的植保服务业务量。
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文则认为,现在无人直升机被不少农化企业看好,与近两年农药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有关,国内3000多家农药企业产品同质化已趋严重,加之外资企业产品冲击,不少农药企业面临被淘汰危险,企业欲通过为无人机提供专用药剂,来扩大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田秀才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都已购买了无人机。而生产无人机企业主要有中航618所、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
亮点二
药企积极抢占新型肥料市场
近年来,新型肥料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正成为农资行业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不仅仅是肥料企业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批有先见之明农药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以求共同分享这块诱人的市场蛋糕。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国产水溶肥的年产量约为159万吨,而2010年为60万吨、2009年为30万吨。2011年,国内外共登记肥料4273种,其中水溶性肥料4165种。在水溶性肥料中,微量元素类占31.1%、含氨基酸类占26.4%、含腐植酸类占21.9%、大量元素类占14.4%。
“有收无收要大肥,收多收少要小肥”。巨大的市场份额是农药企业涉足新型肥料市场的重要动力。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农药企业开始介入新型肥料。记者在本届植保“双交会”上调查发现,目前进军新型肥料领域并取得一定业绩的农药企业可谓各有绝招,主要方式表现为:一是大笔投入、肥药双雄,且主要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农药制剂上市企业。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专门成立了从事新型肥料生产和经营的江苏辉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求提升在渠道商中的影响力;二是优势延伸,逐渐扩大。农药企业致力于提供系统的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优势明显,面临的机遇更多,如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三是重点突破,尝试新肥。国内农药产业格局发生重大改变,一些外向型研发企业在生产农药的同时,开始研发新型肥料。如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浦百草绿色制剂有限公司;四是肥药合并,多点开花。随着农资市场发展,农药、肥料销售渠道逐渐融合,客观上推动了二者的“合二为一”,如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
“农药企业涉足新型肥料领域在业务协同性、运营渠道和产品错位互补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先天优势。”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认为,农药企业若想成功涉足新型肥料市场,必须要夯实产业战略与技术储备两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