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它的一生需经历冬前出苗、分蘖、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直至成熟。北方冬麦区是秋季播种,需经过冬季、春季低温干旱的天气,生育期长,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研究表明,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
另外,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量也不相同,冬前分蘖期吸收养分较多,越冬时吸收养分较少,返青后则需吸收大量养分,拔节到开花期是冬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
氮、钾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而且也是需要量较大的两种营养元素;一旦某种元素缺乏,就会通过植株的外部形态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生产上多以此作为诊断缺素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缺氮症小麦缺氮时,植株生长不良,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分蘖少,叶片窄而短,基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逐渐向上发展。补救措施:苗期缺氮,每亩用尿素7~8公斤,或碳铵20~25公斤,或人粪尿600~700公斤,在行间沟施或兑水浇施;后期用2%尿素溶液叶面喷施。
缺钾症小麦缺钾时,植株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易腐烂,茎秆矮小,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且软弱下披,叶尖及边缘枯黄,随后变褐焦枯,但叶脉仍呈绿色,严重时整叶枯死,植株萎蔫,易倒伏、早衰,穗小粒轻,品质变差。
补救措施:苗期缺钾,每亩用硫酸钾15公斤,或草木灰100公斤,在行间开沟追施;后期用1 %~2%硫酸钾溶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10%草木灰浸出液叶面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