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综合治理柑橘黄化病技术期盼“落地生根”
“碧护”柑橘黄化病综合治理现场观摩及技术研讨交流会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碧护”柑橘黄化病综合治理现场观摩及技术研讨交流会参会代表合影。
  农业部原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名誉会长陈耀邦(右一)对我国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关注,到德庆柑橘黄化病综合治理现场实地考察。
  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荣娟(左)向农业部原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名誉会长陈耀邦详细介绍《中国农资》刊登的关于“碧护”在柑橘上发挥高效的相关文章。
  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荣娟(左)与德庆县腾龙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欧伟为成立碧护美果生产基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年来,柑橘黄化病已成为广东、广西柑橘生产过程中的重大病害和主要威胁,波及面积日益扩大,一些果园黄化面积甚至达到30%,严重的达到70%,柑橘树不能正常生长,甚至不能挂果,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

  近日,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办、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公司和广州瑞农植保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柑橘黄化病综合治理现场观摩及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德庆县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果树所等专家齐聚一堂,与广东、广西等地的农资经销商和柑橘种植大户一起分享了治理柑橘黄化病的经验和成果。农业部原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名誉会长陈耀邦出席活动并作重要讲话。

  治理柑橘黄化病果农喜获新技术

  相关资料显示,德庆有“中国贡柑之乡”的美誉,德庆贡柑、砂糖橘是德庆县的传统名优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德庆县有柑橘面积30多万亩,柑橘产业早已成为该县农业主导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张仲均是广东省德庆县颇有名气柑橘种植大户,现拥有经营、种植果园面积400亩,其中有320亩砂糖橘,另有80亩马水桔。近年来,他发现柑橘园经常出现叶片黄化,树势越长越弱,产量逐年递减,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和张仲均的果园一样,德庆全县近年来众多柑橘园陆续出现黄化现象,并出现加速蔓延之势;黄化严重的果园,果农不得不挥泪砍树,柑橘黄化成了困扰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一块心病。

  2010年,在德庆县腾龙果品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潘伙强的推荐下,张仲均开始使用一种来自德国的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碧护”,分别在柑橘的秋梢抽发初期、谢花至座果期和柑橘着色期,用“碧护”兑水灌根加叶面喷施,当年就将黄化的柑橘树复绿,树势也越来越健壮,开花座果很整齐,果子着色也好,产量也稳步提升。

  如今,走进张仲均的马水橘果园,长势健壮叶色浓绿的矮化树上,鸡蛋般大小的柑橘挂满了枝头,散发出柑橘特有的清香。说起使用“碧护”的成效,技术员老潘笑着介绍说:“今年还是小年,健壮的一棵树能产100斤,预计亩产在4000~5000斤左右,与以前相比产量可成倍增加;到来年春节上市,每斤能卖到3元,亩效益非常可观。”

  专家热议“碧护”治理黄化病显功效

  据了解,柑橘黄化病目前已成为德庆乃至广东、广西等地柑橘主产区的重大病害,波及面积日益扩大,对柑橘的产量、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有关专家疾呼:“为确保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柑橘黄化病的综合治理已成当务之急。”

  因此,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联合广东瑞农植保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反复试验、示范,摸索出条一套综合治理柑橘黄化病的技术方案,并在10000多亩柑橘园推广应用,效果良好,“碧护”在柑橘黄化树综合治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做法得到了参会的农业部原部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名誉会长陈耀邦的高度肯定。

  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黎良明分析,造成柑橘黄化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病虫害侵染,二是生理性病害引发的黄化,三是天气和环境的变化,四是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的黄化。

  德庆县马圩镇梁谓佳的果园在2009年黄化严重,经过专家诊断认为:一是过度环割;二是有机肥用量少,泥土板结严重;三是草甘膦过度使用,毛细根坏死;四是喷施劣质叶面肥、激素过量。北京低碳农业协会秘书长吴建繁告诉记者,全球30%的农药、40%的化肥用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氮肥用量是美国的2倍,农药用量是美国的4倍,过量用肥用药不仅难以提高产量,还容易导致柑橘树生理性病害。

  在技术研讨交流会上,有关专家就柑橘黄化病的发病成因以及治理技术途径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还特别邀请了来自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博士在会上作了《碧护研发原理及全球推广应用现状》的报告。来自德国的纯天然植物生长强壮剂“碧护”获得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通过四年反复试验、示范,已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黄化病技术方案,应用该项技术已让多个柑橘园重新复绿,焕发新春。

  综合治理技术重在落地

  “经过多年的调查、试验结果分析,柑橘黄化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低温冻害和高温干旱的侵袭伤根害叶;第二,不适当环刈和滥用植物激素促花、保花、保果伤根及破坏树体原有激素平衡;第三,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肥害、药害伤根系。”会上,多位专家指出,通过改善树体的根系生长环境,显然是防治柑橘黄化的重要对策。实际上,在当前的柑橘产区,面对大面积黄化现象,不少人将其视为柑橘毁灭性病害黄龙病,以为无药可治以至于放弃管理,导致恶性循环。

  对此,广东省清远市植物保护站高级农艺师温桂章认为:“当前柑橘黄化症状大部分情况下还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善造成的。”他表示,近年来技术部门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技术的措施,现在关键看这些措施如何才能成功推广给农民。

  “柑橘黄化树的本质就是烂根,光合作用受阻。”值得欣喜的是,大量试验证明,选用植物强壮剂“碧护”是恢复柑橘黄化树的关键技术,用“碧护”灌根或进行叶面喷雾,能激发柑橘的内源激素、开发潜能,能显著改善树体的根系生长环境,促发新根和增强光合作用,使树冠与根系尽快建立新的平衡,恢复树势。

  对于大多数生理性黄化造成的果树,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荣娟结合多年来推广“碧护”的经验和体会,将其综合治理技术总结为“剪、喷、疏、养”四字措施。所谓剪,即要保持树冠更新,减轻根系负担;喷,即喷施微量元素;疏,保持根系疏通;养,即养根。“要做到这些措施并非难事,关键是农户要坚持这个观念。”胡荣娟表示,综合治理柑橘黄化病的技术工作需要农资生产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经销商及果农共同来努力,只有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才能将这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真正落实到实处。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