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国农资传媒记者 师 容
访谈嘉宾: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生平
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兴明
广东省新兴润田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伍世德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工程师 房 朋
主持人:目前有机肥行业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如何?
彭生平:化肥对于整个农业大产业来说,是一个小项目,有机肥作为化肥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小项目,被重视程度不高,而有机肥因其生产的多样性,标准也是不完善的,整体产业缺乏完善的规划;从技术层面来讲,有机肥生产比较复杂,技术及工程装备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有些有机肥产品炒作效果大于实际作用,总体比较浮躁;从企业层面上来讲,部分企业缺乏行业责任感,有些产品鱼目混杂,市场上产品五花八门,企业发展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期规划。
主持人:有机肥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工业的推行具有怎样的作用?
彭生平:商品有机肥需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稳定的产品质量需要有稳定的生产工艺做支撑,稳定的产品质量才能保证稳定的市场份额。是否有达到标准化生产水平关系着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关系着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客观地讲,最近十年产业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工业化水平在提升,行业的门槛在逐步提高,但是仍处于行业起步阶段,仍有许多工作需深入。
主持人:如何看到市场产品品牌与营销推广现状?
杨兴明:有机肥的产品大家都认为销售半径有限,而事实上,江苏的一些有机肥料产品在特色经济作物产区销售量是在逐渐上升,江苏有机肥产业发展较早,产品质量也具备流通要求,但是这些厂家生产的有机肥产品出路究竟在哪里?除了江苏省政府补贴之外,另外有一部分流通到省外,比如海南的香蕉、江苏的柑橘,甚至到新疆的香梨。我们在产业联盟会议中经常说,目前政府有补贴,不可能政府永远有补贴,还是需要自己开拓市场。有机肥是一个薄利产业,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关于品牌的市场运作,品牌不宜太多, 太多容易把优势弱化,要把产品的特点集中展示出来,除了要把产品的功能性强化出来之外,更重要的是后面的农化服务,用农化服务的技术和手段帮助农民去解决问题,这是整体市场推广的重中之重,这决定着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农化服务的作用大于产品的作用。
主持人:有机肥产品该如何定位,未来资本进入有机肥行业需注意哪些问题?
伍世德:新兴肥业是站在环保的角度去做有机肥的,当初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处理废弃物,产品的目标是为了集团效益的最大化,在处理废弃物的基础上才去考虑产品盈利的问题,所以定位是在终端的市场上,让农民用得起,性价比高的大众化的定位,这与温氏集团养殖家禽走的路线是一样的,主要是走规模化的道路,并不是着眼与于中间环节产品的利润有多高。
现在很多企业有机肥生产主要是着眼于解决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进入这个行业需要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或者有较高的技术依托,或者是上下游链条、有稳定的资源背景,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否则不要轻易进入有机肥。我们通常是先做堆肥,然后再做对堆肥产品,即有机肥。有机肥这个行业虽然不同于氮磷钾等资源型的行业,但同样在原料资源上同样有着资源掌控的问题,并且有机肥是薄利产品,一旦资源供应不通畅,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主持人:有机肥及相关产品的标准问题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热点,而近些年,新型产品速度涌现,如何处理新产品上市与标准规范的关系?
房朋:国家标准的制定,必须有一个流程,需要在科学的、权威的试验之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再经过一系列印证和研讨之后,包括整个产业要达到一定的量之后,才能考虑到制定行业标准,所以标准制定会相对滞后于产品。
目前对于行业监管,尤其是在新型肥料方面,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新型肥料大多为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这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地技术及发展的不均衡性,也导致产品在各地市场经营时发生一些碰撞,我们也在尽量去完善各种标准,以便于市场监管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