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长效缓释磷酸二铵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发布暨全国经销商订货洽谈会在山东潍坊富华酒店举行。长效缓释磷酸二铵技术获得了在场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同。
今年7月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辽中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长效缓释磷酸二铵国家发明专利权,这是至今为止我国第一个长效缓释磷酸二铵国家发明专利。长效缓释磷酸二铵采用以HLS组合增效剂内控保氮解磷促磷技术,实现一肥长效。一是用HLS组合增效剂对产品自身所含的氮实施化学调控,并利用产品做载体,将抑制剂带入到土壤耕层,影响追肥尿素的转化释放;二是利用化学解固活化手段,将被络合固定和沉淀固定的磷释放出来,并以有效磷的状态存在于土壤中,提高磷的当季利用率,达到一举双增、一肥双效目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技术具有科学依据和合理性,并认为该项技术符合肥料产品发展的方向。来自农业部、国家化肥质检中心(上海)、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北京农科院等部门的专家,对该项技术利用消化抑制剂改变氮肥的释放和用活化剂促进磷肥的转化表示认同。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认为,长效缓释磷酸二铵是一项科学的、合法的、合规的技术,而并非概念的炒作。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在会上说,在新型肥料的研发方面,大多企业只关注氮肥,而辽中京化工历经五年实验和三年的申请历程,获得了该项技术的发明专利是磷肥产品的创新,是一件好事。中科院沈阳生态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石元亮也持同样的观点,该项技术结合了氮肥抑制剂和磷肥的活化剂,这两个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消化抑制剂对氮的影响,络合和螯合作用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专家组组长吴玉光补充,该项技术不但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还促使土壤中的磷实现转化,能够解决土壤的板结等问题。同时,中国石化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徐兴家说,该项成果技术指标合理,关键指标可考量,并且工艺简便,易于行业推广。
站在经营的角度,流通企业对该项技术和辽中京公司给予了好评。河北省农资公司副总经理任海作为客户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作为流通企业来讲,不做新型肥料就没有前途,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因为方向比速度重要。找对方向的同时还要找对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必须靠得住。有担当、有责任的企业才靠得住。最后,走对路子非常重要,推广新型肥料和传统肥料不是一码事,必须有理念和营销模式做支撑。
会上,化肥行业著名营销专家左右策划营销公司董事长王飞给现场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营销课程。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
新型肥料产品上,大家在关注氮肥创新的同时,辽中京在磷肥上的创新,是化肥行业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该项技术符合以下几个发展方向。首先,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该项产品符合省工、省力的方向,能够减少追肥次数。其次,未来的规模农业经营需要大量的自动化、机械化设施,造粒不好的产品可能会麻烦,颗粒硬度好的产品会受到欢迎。最后,过去我们只强调肥料产品如何好,未来我们强调的是土壤和作物以及农产品会怎么样。
总的来说,该项技术的问世显示了肥料企业的进步,值得我们去学习。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石元亮:
该项技术的问世具有以下几个意义。首先,我国磷肥利用率比较低,大部分磷肥被浪费,因此满足了新型磷肥的需求,同时,在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较多的情况下,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其次,该项技术是高科技的融合技术,不但提高氮肥利用率非常明显,对磷既有络合和螯合作用,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特别是具有活化土壤中原有磷的作用,提高了低温期磷的供应强度。然后,这项技术不但可以在磷酸二铵上直接使用,还可以在其他肥料使用,比如用来做BB肥原料。最后,该项技术前景好,产品空间大,将会在未来的农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化联合会农化服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徐兴家:
这项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国内首创、行业领先的技术;其次,技术先进,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然后,技术指标合理,关键指标可考量;最后,工艺简便,有利于在行业推广。同时,我国化肥施用量上升速度过快,而德国、日本的七八十年代用量很多,目前只有最高时候的一半左右。
许多专家认为农业污染是最大的水源污染,原因就是化肥的过量使用。我们相信,科学施用肥料和新型肥料能够缓解该问题。
辽中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农艺师钱大明:
长效缓释磷酸二铵采用以HLS组合增效剂内控保氮解磷促磷技术,实现一肥长效。
该技术具有以下技术创新点:一、增铵、保氮、控氮;二、追肥减量增效;三、解磷增效;四,工艺简便,易推广应用。同时,具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种植业节本增效的社会效益。
专家观点荟萃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
首先,长效缓释磷酸二铵是一项技术而不是一种概念,其技术原理是科学的;其次,该项产品的企业标准经过内蒙古自治区的正式备案,手续齐全,因此,它不但受到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还是合法合规的,可以放心生产和经营;另外,在资源紧张、能源短缺的背景下,该项技术符合肥料产品发展的趋势,不但满足磷铵的标准,而且增加了其他技术指标,在效果上也是实实在在的。我建议这个技术应用在更广泛的产品上去,实现技术的多元化、产品的多元化。
目前该项技术经过较长时间、较多试验田和农户的验证,已在安全性上得到充分考量,可以考虑建立行业标准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自己生产,也可以实现技术转让,通过多个企业共同推广。
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专家组组长吴玉光:
大家都在关注氮肥的增效,这个技术不仅体现了氮肥的缓释,还体现了促磷的作用。因此这是一件利国、利环境、利民、利企的好事。首先,利于国家利益,因为减少了二铵的施用量,为国家节省了磷肥资源、氮肥能源,提高了化肥对作物的利用率;其次,利于环境,土壤中过多的固定磷,导致土地板结,作物不易扎根。这项技术可以保护土壤,提高土壤疏松性;然后,利企业,企业有了这项技术,就拥有了差异化的产品,利润相对较为丰厚;最后,利农民,农民能够少用肥料、少花钱,而且还增产,效益好。这是一个一举四得的项目,非常值得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
辽中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相辅:
内蒙古辽中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适应生态工业、农业、环境、经济、文化建设等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资源生态化的理念研究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避免肥料养分由于挥发、溶淋、渗漏损失导致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开发的长效缓释磷酸二铵创新产品。经过五年时间在140万亩地示范和推广,已于2012年7月6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国家发明专利权,这是至今为止我国第一个长效缓释磷酸二铵国家发明专利。
该产品符合现代农业施肥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研发方向前瞻、创新理念明确、关键技术准确、生产工艺成熟、关联技术集成,以其内置控释、促释创新的技术、先进的养分释放调控模式,受到了行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