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亿开磷之路

刘建雄 官正强 罗伟

  负重前行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一场开磷发展史上更严峻的考验在等待着当时被称作“三驾马车”的局长兼党委书记彭氐辉、副局长缪光明(1996-2000年任开磷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成元明和那些走出大山的开磷人。

  开磷特色的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与资本投入,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发展壮大的源泉,也是企业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的关键。

  开磷特色的资本原始积累说到底就是不靠国家投入,而是靠自力更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靠少发工资,勒紧裤带挤出资金搞发展。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更是当时开磷转型发展的瓶颈。由于化工部不支持开磷转型发展磷加工,所以没有国家投资。黄磷和重钙两个项目共3.13亿元建设资金全部靠开磷自筹解决。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开磷人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彭氐辉一再用他那富有感召力的声音激励鼓舞着大家。当年节衣缩食、艰苦创业的悲壮,至今回忆起来仍让人热血沸腾。

  整整8年,开磷的干部职工没有增长过一级工资,没有发过1分钱奖金,勒紧裤带挤出资金发展磷化工。

  “不哭的孩子没奶吃。”当时,一部分干部对开磷“苦行僧”式的创业方式不太理解,有的甚至颇有微词。

  然而,当现在每年享受到数千元节日慰问金和老年生活补贴、报销比例高达90%的补充医疗保险、30%的住房增量补贴和每户近8万元左右的地质灾害生态移民搬迁购房价差补贴时,终于领悟是当年那点苦换来了今天巨大的甜。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领悟这句歌词的内涵,开磷一些“老处干”竟用了整整20年时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看转型、波谲云诡,那堪风雨无数!

  化工生产的两大因素是设备和人,而人则是决定因素。人的操作技能高低,决定了生产设备能否安全长周期运行。

  转型之初,开磷缺乏化工技术和化工生产管理经验,这是事实,不会就学。开磷先后派出数百人到江苏庆松和南化、广西鹿寨、云南云磷、安徽铜陵、四川川硫等多个化工厂进行学习。

  原料破碎、入炉、瓷环装填、温度调控、废水处理……一切都从头学起。

  尽管开磷联系了不少化工厂家送职工进行培训,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出于同行业竞争和技术保密等众多因素,要想真正学到技术,绝非易事。

  “说是去学习化工技术,其实跟打工差不了多少,苦力活都是我们干。真的要想学点东西,只能是偷师学艺。每天上班我都在裤子口袋里揣几张手掌般大小的纸和一小段铅笔,利用‘上厕所’的时间,把该记的记下来。出厂门时,厂家要进行检查,还必须把铅笔扔掉,把记录揉得像废纸一样,否则,你不仅出不了厂门,还会惹祸。”一位参加过赴外化工厂学习的职工回忆说。

  “难啊。不过,为了重钙厂的明天,为了开磷的未来,当然也是为了我自己,每个人都不会去计较这些。”开磷职工的胸襟是宽阔的。

  除了外学,开磷还积极进行内培。从大学里请来专家,从老大哥单位请来工程技术人员,把职工组织到生产现场进行讲学,手把手地教。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