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金十年成就产业辉煌

本报评论员 阴剑锋

  弹指十年,风云巨变。回望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之路,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波澜画卷,我们所经历的是大国崛起的黄金十年。

  作为中国“三农”强大支撑的农资产业,在这黄金十年,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发展,农资生产总量稳步增长,农资产品创新不断突破,农资流通改革纵深推进,农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黄金十年,农资产业在时代变革大潮中悄然崛起。

  盘点十年,我国农业生产用肥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而化肥生产每年以8%-9%的速度递增,基本与农业生产的需求保持同步。目前,我国化肥年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3,表观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化肥工业关键的跨越期就在这改革的十年。

  黄金十年,中国磷复肥产业以突飞猛进的姿态书写下化肥工业发展的华章,也挺起了我国农业大发展的脊梁。

  这十年,我国磷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举成为世界主要出口大国;

  这十年,磷肥行业在实现产量增长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我国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占磷肥总产量的80%以上,所占比重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这十年,磷肥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基础肥料向资源产地转移,各种作物专用肥向用肥市场转移的产业布局目标基本实现;

  这十年,磷肥工业技术装备实现大型化、国产化。通过自主开发,对引进技术装备消化和再创新,目前关键技术装备都实现了大型化、国产化,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十年,磷肥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成效显著。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针对资源利用开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中国磷肥工业在这黄金十年走过了一条科学发展、自我超越的道路,产业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行业大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也集中显现。

  产能过剩成为大发展的“并发症”,然而一些地区依然还在盲目发展;硫钾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高成为行业发展的老大难课题,目前,我国硫资源对外依存度接近60%,硫原料短缺已成为抑制磷肥工业发展的瓶颈;化肥市场环境长期不容乐观,化肥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施用,缺乏全局性的统一协调和沟通机制,复混肥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市场秩序期待重建……

  站在黄金十年的高点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行业的过去与未来,如何让产业的未来之路更加坚实而稳健,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首先,严厉调控行业产能、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必须是当务之急,要创新发展,不能“老调重弹”,要立足国内市场,不能寄望出口,真正实现从磷肥生产大国向世界磷肥强国迈进。其次,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三废治理、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第三,大力培育国产品牌,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高磷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组建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化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企业整合和重组,以及大型化肥基地建设,促进基础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同时,“十二五”规划把目标指向了发展转型上,重点发展缓释肥、控释肥及各种专用肥、功能肥等。“调结构,转方式”,这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大方向,中国化肥产业也必将在这一大方向之下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黄金十年,中国农资产业书写下跨越发展的壮美华章,为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贡献出强大力量,未来十年,中国农资产业必将在科学发展的产业大道上努力超越,成就新的辉煌。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