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10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亿开磷之路

刘建雄 官正强 罗伟

  一切为了磷化工,一切为磷化工建设让路。开磷众志成城,举全局之力发展磷化工。局长彭氐辉要求把黄磷厂建设作为矿务局由单一原料工业企业向贵州大型磷化工基地发展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予以支持。职工自告奋勇参加磷化工建设,6天之内600多人报名。

  有的职工与人调侃说,开磷职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除了台湾人没有外,全国各个省市的人都有,大家凑在一起就是一幅中国地图。

  时隔多年,老黄磷人邓竹林仍清晰地记得:在共和国闪光的地理坐标——息烽黑神庙郑家槽,不计其数的建设者为走出矿山、发展磷加工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他们的身影,留给了我们许多难忘的记忆!也切身体会到了他们对走出大山的渴望。

  当我们的目光回溯,试图从时光的长河中打捞起那些属于郑家槽的记忆时,蓦然发现,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竟然隐藏着那么多的壮烈和辉煌。

  息烽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彭思君,从黄磷厂动工建设那天就扎根在工地上。他是一个性格坚毅执著的人,无论日晒雨淋、酷暑寒冬,他每天坚持奔忙在工程一线,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倾注在沸腾的工地。一次,累病了,别人怎么劝,他也不愿离开工地。可爱的女儿闻讯赶来,看到累得病怏怏的父亲,眼里噙着泪水难过地说:“爸爸,你要保重呀,你们太苦了!”正是这样一个父亲,在黑神庙郑家槽为当时所有的建设者树立起了一个标杆。

  年轻的项目负责人周俊生一再推迟自己的婚期。他出了名的“国防身体”都累得虚脱了。一天,他从工地风风火火赶往会议室开会,竟一头晕倒在楼梯上。2011年11月28日,周俊生调任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任副州长,但他的背影却定格在了当年开磷息烽黄磷项目建设郑家槽工地。

  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机电厂动力车间主任刘刚组织起一帮平均年龄25岁的青年突击队,每天扛着沉重的工件上山,干完一天的活回到宿舍,全都散了架似地躺下就不想再起来。他们干的是力气活,能量消耗大,粮食定量总是不够吃。一些老职工还依稀记得,原来老购粮本上都醒目印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语录:“忙时吃干,闲时吃稀,不忙不闲时半干半稀。”而当时很多磷化工建设者由于没有当地户口,忙时也只得吃“黑市粮”或“半干半稀”。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当年郑家槽的建设者有的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老人在讲述起当年的艰辛和不易时,眼眸中居然没有半点抱怨。也许正是“发展加工立誓言”的信念和坚忍,支撑着他们走过了那段艰辛的岁月,也为共和国的磷化工产业支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第一个化工“开磷速度”诞生了!短短4个月时间,磷炉主体工程和全部建筑就宣告完工。开磷人充满自信地向前走去。

  1996年1月18日,时任化工部部长的顾秀莲到开磷考察矿山和磷深加工基地,她高兴地说:“开磷有一套好的机制、有一条符合开磷实际的发展思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好的职工队伍、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愧为全国化学矿山行业的排头兵。”并鼓励开磷“要坚定发展磷资源的深加工,在矿肥结合、矿化结合道路上继续当好化学矿山行业的排头兵”。顾秀莲部长的关怀与期望,再一次激发了开磷人转型创业的激情。

  走出大山,风景这边独好……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