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月半,天上月圆。中秋佳节赏月猜谜是传统习俗。在此介绍一点中秋灯谜的猜制方法,给大家的节日生活助添点雅兴。
中秋谜大致有如下几种猜法。
会意法。用“中秋”与“十五”互为释义。如“月到中秋已壮观”,打一外币,包括具体数量,谜底:十五美圆。但此种简单的转换,过于直白。有制谜高手便增加了一些曲折。如,“说好中秋来相会”,猜六字数学用语,谜底是:约等于十五圆。如此一解,妙趣便来。
增损离合法。如,“叙后半盅解心愁”,打宋代刘过词中的一句,谜底:又中秋。从字形看,“叙”字的后半部,为“又”;盅的一半,取“中”;将“愁”字下面的“心”字解除掉,为“秋”。“又中秋”三字,字字有着落。
根据历法猜。按《说文解字》的释义,农历把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十五称为“望”。中秋为农历八月十五,因此,“望”与“中秋”互为转换。如:“三人中秋回家门”,猜一成语,谜底:众望所归。三人为“众”,中秋扣“望”,家门,“住所”也。
根据月亮的形状特征猜。如,“中秋月”,打一成语,谜底:正大光明。是说秋高气爽,每年的八月十五,月亮最正、最大、光最明亮也。又如:“杠铃冠军盼中秋”,打五言唐诗一句,谜底:举头望明月。由“盼中秋”,扣出“望明月”顺理成章。此谜的难点,在于将“举头”二字作了别解。“举头”,举重冠军也。一句耳熟能详的诗,经这样一别解,立刻有了别样的趣味。
再说一条幼时猜过的趣谜。“小妹哥哥不搭车”,打一月饼种类,谜底是“苏式”。看谜面,好像是说,一个情哥哥和一个情妹妹,有现成的车子不坐,偏要在中秋皎洁的月光下,边漫步,边诉说情话。但猜谜者不能用这样的思维,谜贵别解,此谜转了两道弯子。小妹,我们不能理解为一般的小妹,而应该联想到,这个小妹,是大名鼎鼎的苏小妹。苏小妹的哥哥是谁?那就是更加大名鼎鼎的苏轼。小妹哥哥不搭车,即把“苏轼”的“轼”字,车字旁去掉,就可以得出谜底了。
如今,有车一族渐渐多起来。年轻人驾车旅游固然时尚,但我想,如果我们在中秋佳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小妹哥哥不搭车”,有车不坐,浪漫一下,尝一块“苏式”月饼,细细品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这样的中秋,是否更有诗情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