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9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亿开磷之路

刘建雄 官正强 罗伟

  1990年12月7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对6000多项科技成果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开磷采矿试验成果作为国家“七五”期间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其国内首创、国际先进水平和对加速我国磷肥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开磷矿山科技工作者们用自己的智慧、坚韧和汗水印证了马克思的这句名言。

  远近闻名的花园式矿山

  磷城无尘天自碧,绿草如茵翠欲滴。

  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忽视矿区建设,煤堆、猪舍、鸡笼、鸽子笼星罗棋布;临时住房、简陋小棚、私家库房遍布矿区;上水不灵、下水不通;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人人少不了三件宝:“雨衣、水鞋、小棉袄”。矿区破败,人心不安。到1982年就有800多人提出书面请调报告。

  陈规陋习呼唤观念革命。当时,不少职工家属情绪抵触,开磷党政班子意识到:要改变矿山脏、乱、差的面貌,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改变“不讲究”的生活方式。开磷领导层顶着来自职工家属陈旧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压力,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环境治理。

  在生产作业现场,着重解决“跑、冒、滴、漏、脏、乱、差”等现象,建立起良好的矿山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定置管理、工艺流程图上墙等。在行政办公区做到窗明几净,桌椅、办公用品摆放整洁有序。

  几年下来,新修建了街道花园,硬化的矿区道路两边,栽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矿区绿化面积达86.5%;矿工享受着“上帝”般的生活,单身宿舍旅馆化、职工食堂餐厅化、上班下班公交化……

  经历了一场建矿以来最为深刻的观念洗礼后,开磷矿山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旧貌换上了崭新的容颜。

  企业整顿成为贵州省和化工部第一批验收合格单位,建成“无泄漏矿山”,建成“清洁文明矿山”。这三步跨越,成就了开磷远近闻名的花园式矿山,在“夹皮沟”盛开出一朵美丽的奇葩,完全颠覆了化学矿山传统的“傻、大、黑、粗”形象,也给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化学矿山的灰头土脸是可以改变的。

  “学吉化,赶开磷”

  给一缕阳光就灿烂,给一分雨露就茁壮。

  开磷“抓改革、搞三创、学吉化、上等级”活动效果明显,实现了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历史性转变。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开磷的成功在行业内引起了轰动。1989年10月20日,化工部化学矿山局提出“远学吉化,近赶开磷,大打矿山翻身仗。”当年12月15日至19日,全国化学矿山工作会议在开阳磷矿矿务局召开,时任化工部部长顾秀莲给大会发来贺信,时任贵州省副省长张树魁和时任化工部副部长潘连生到会,会议提出在全国化学矿山系统开展“学吉化、赶开磷”活动;1990年3月9日,正式下发了《化学矿山“学吉化、赶开磷”规划》。

  化工部的规划指出:“开阳磷矿矿务局从自身实际出发,积累了办好社会主义矿山企业的丰富经验,是化学矿山的排头兵。化学矿山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础,学习吉化和开磷的经验,对化学矿山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推动技术进步,发展化学矿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