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9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企对接,企业生产配方肥需要时间

子思

  国家每年补贴很多钱,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经过6-7年的时间,很大一部分农民知道种地要测土配方施肥,几乎所有的化肥企业也都知道要做农化服务,给农民测测土、讲讲课。今年国家又开始搞农企对接,但是企业能不能按照当初的设想,真正的按照农业专家给出的配方生产呢?

  笔者预计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企业才会真正把专家的配方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去。

  首先,目前市场竞争太激烈,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假如都是一样的总养分含量,按照专家配方生产的肥料成本高于普通的配方肥料成本,那么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就没有了。很多农民可以识别总养分含量高低的概念,但是氮磷钾之间的比例调整,他们能不能接受需要时间。

  其次,很多农民判断肥料好坏,主要标准就是施肥之后作物长势如何,反而忽视了最终粮食产量。当然,有时候作物产量还要考虑到灾害天气的综合影响。正因如此,企业也更加重视对作物的速效的配方。

  再次,农企对接仅仅是选择了100家生产企业和项目县对接,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但是企业按照配方生产的产品要在市场上和其他企业竞争,他们按照农业部门生产的配方肥虽被农业专家承认,但是否被农民接受还有待观察。

  让100家企业知道肥料生产要按照农业需求的配方生产容易,关键是还有几千家企业不按照规定操作的企业呢。农企对接是件好事,但是这件事情短期效果未必明显。假如理想的话,在100家试点企业和项目县中,找到那么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再向其他地区推广,在几年以后,出现一部分成功的合作模式就不错了。

  笔者认为,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困难,农企对接是一种探索,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农企对接更多的是向生产企业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生产肥料迟早要根据农业需求的配方去安排生产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不要想得太复杂吧。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