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8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碧护”缓解干旱威胁成效显著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2009年春,严重的干旱使我国华北、西北的小麦和油菜受到严重威胁,抗旱保收成为我国受灾地区各级政府和农民朋友的当务之急。当时,在京参加“中国有机果业技术引进及应用研讨会”的部分农业专家对我国从德国引进的植物化感生长调节剂——“碧护”的作用机理、产品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于2009年2月8日对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牛堡屯小耕垡村农户刘俊峰家的8亩小麦田、张家湾镇牛堡屯中街村农户刘桂玲家的小麦田的旱情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

  专家介绍,使用“碧护”的抗旱效果表现如下:播种时用“碧护”拌种和浇封冻水之前每亩喷施3克“碧护”的小麦田,土壤含水量比没施用“碧护”的小麦田土壤含水量大;经专家、农户现场对施用碧护和没用“碧护”的小麦田起苗洗根后发现,用过“碧护”的麦苗根系发达、根强、毛细根多、有新生根系,没用“碧护”的麦苗根部的土壤干旱,根系小、弱、毛细根不发达且数量少,未见新生根。

  “20多年来,植物化感技术已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等国家普遍使用,尤其在诱导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维生素E、脱落酸等抗旱物质,缓解干旱威胁等方面成效显著。” 来自德国的农业专家彼特先生告诉记者,利用植物化感技术原理研发、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碧护”在不同国家应用到大豆、小麦、油菜、马铃薯、果类等作物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抗旱增产效果,减灾增收率达到20%-50%。

  据此,有关专家表示,应用植物化感技术,采用“碧护”叶面喷施,增强小麦抗性,提高受旱麦苗复壮能力,是缓解干旱威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专家建议,用“碧护”完全可针对旱情严重的集中区域大面积使用。同时要发挥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使配套产品与技术尽快推广到农户,以缓解旱情。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