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8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亿开磷之路

刘建雄 官正强 罗伟

  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冲破旧的发展模式,奋力创新前行的创业史。19世纪开始的工业化进程,大口吞噬着各种自然资源,推动着众多的资源富集地区走上依赖资源创富道路,但这是一条看似铺满鲜花,实则陷阱潜藏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化肥进口冲击波把开磷逼到了绝境。也第一次让开磷人意识到:长期依靠资源开采,日复一日地向外输送原矿石,长期徘徊在磷化工产业链最低端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很多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是残酷无情的,它的到来似一声惊雷,唤醒了悠然沉睡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矿山,并开始用“看不见的手”支配和影响开磷的命运。

  1985年8月,受进口化肥冲击,中国磷肥产业一夜间哀鸿遍野,很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开磷也未能幸免,磷矿石销售困难,为开磷建矿以来第一次所遇,成品积压,一向炙手可热的优质磷矿石竟无人问津。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而被迫封井。

  封井那天,开磷矿山很多矿工坐在井口痛哭。这片被矿工们汗水浸透的土地再被矿工们的泪水浸透。

  伴随“三线建设”的脚步,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偏僻荒凉的矿山,把心中的梦想寄予矿山,把一生的希望寄托矿山,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矿山。他们没有更多的追求,更不曾刻意想要得到什么,只是把感恩埋藏心底,把付出视为一种幸福。

  27个春秋过去,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真心的付出,温暖了矿山,用淳朴的情感,善良的心机,与矿山结下情缘。他们不曾想过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心中装着的只是默默奉献报效祖国的自豪感,让人生过得充实而不留遗憾。

  洋水矿山的爆破声是寂静大山中最有个性的音符。有了它,开磷矿山才具有雄浑的气势。有了它,矿工才充满豪情与壮志。每当十里矿山轰隆隆的爆破声响起,他们高昂着头颅奋勇向前,力量在凝聚,情感在升华,矿井在延伸……

  然而,封井就意味着停产。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打击对于纯朴、粗犷和豪放的矿山人来说有些过于残酷。难怪他们中许多人会对着井口失声痛哭。

  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刷和洗礼,给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阵痛的开磷上了生动一课。开磷人由此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方式。

  胡锦涛来到开磷矿山

  1985年12月26日,是开磷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带着一位秘书一名警卫,在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来到开磷矿区视察。矿务局虽已停产,但干部职工人心未散,正在召开三届一次职代会,商议如何应对企业面临的困境。一踏进开磷矿区,胡锦涛就对大家说:“我刚到贵州不久,到企业第一家就来开阳磷矿,因为丁廷模同志对我说,开磷是化工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现在停产,正处于困难时期,所以我今天特地来看看。”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