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钱江冲浪60年
浙江农资集团改革发展启示录
《中国农资》记者 阴剑锋 张 涛 崔海涛

  开栏语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站在这一年征途上,回望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波澜画卷,我们听到的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豪迈步伐。

  这十年,是大国崛起的黄金十年。黄金十年,改革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黄金十年,改革激发了中国经济活力,推动着发展方式转变;黄金十年,改革决定了当代中国命运,影响着未来中国走向。

  作为中国"三农"强大支撑的农资产业,在这黄金十年,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发展,农资生产总量稳步增长,农资产品创新不断突破,农资流通改革纵深推进,农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黄金十年,农资产业在时代变革大潮中悄然崛起。

  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农资》特别推出"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迎接十八大"系列报道,以展示中国农资产业的巨大变革与成就,鼓舞农资产业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再创新辉煌。

  8月28日,浙江农资集团将迎来60周年华诞。在中国农资行业,提到“浙农”,最先想到的是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员工创业体制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理念,在立足农资流通主业基础上,浙农集团以资源和网络为中心,在十余个省份建立了工商联结、批零对接的营销网络。集团还开拓塑化、汽车、房地产、进出口等主营业务,实现有限多元化发展,并在业内率先推行员工持股经营,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崇尚诚信,追求卓越,在浙农体制与文化的双重驱动下,一艘庞大的的流通航母在农资行业迅速崛起。

  坐拥钱塘江,冲浪时代潮。浙农的崛起带给中国农资行业怎样的启示?

  改革者的血脉

  在浙农,是否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顾客满意度,是否有利于平衡相关利益关系,是否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企业及员工的认可和信赖是判断企业发展优劣的标准。

  员工创业

  浙农的成功,本质上是企业改革的成功,而打造“员工创业型”企业是浙农迈向成功的基石。当供销社农资流通行业还基本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浙农率先在业内推行员工持股经营的企业改制,在企业体制、管理体系、业务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锐意创新,迅速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供销社农资企业发展之路,使浙江农资牢固树立了省级农资公司龙头地位。

  1996年,刚调任到浙江省农资公司担任总经理的郑军,凭借着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认识到农资市场化已为时不远,而且流通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人,要避免重蹈“放开一个行业,倒掉一批企业”的覆辙,必须建立一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才能留住人才在企业内创业。1997年,郑军毅然决定在公司推行以员工持股经营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改制。

  凡事预则立。任何一项改革和事业的成功都需提前准备、精心设计、把握时机,当机立断。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浙江农资集团没有“大跃进”,他们的脚步是理性而稳健的。考虑到当时农资业务改制不具备政策条件,郑军先从刚开始起步的塑料和汽车两个开拓业务部门实行部门改制试点,新设立的两个公司1998年就分别实现销售1.64亿元和1.37亿元,效益从亏损边缘分别增加到325万元、95万元。

  许多改革要付出阵痛的代价,而浙农集团的每一次改革、改制似乎都水到渠成,没有看到一丝因疼痛而留下的痕迹。改制后十多年,浙农的发展似乎顺风顺水,稳健推进,并且持续获得更大的加速度。

  在竞争中发展

  发展是浙农的第一要务,没有发展便没有企业存在的意义,便没有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在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势下,浙农只有在行业里、区域里发展得更好、实力最强,才有更多的话语权,才能取得更大竞争优势,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为了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浙农实现品牌战略,努力培育品牌,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浙农的发展中,竞争意识贯穿其中。行动快半步,成功近一步。商场如战场,停滞不前或进步缓慢意味着落后。谁能争取最先一分钟,谁就能把我先机,掌握主动权。不能争取主动地站在前面,就会被动地被人拖着走。浙农扬弃过去,用思想去竞赛,用智慧去决胜。锐意改革,建立和发挥企业在文化力、产品力、品牌力、销售力、财务、供应链、经营管理系统等关键领域的优势;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激励竞争机制,使子公司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开展良性有序竞争,让不能干的人干起来,让能干的人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建立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

  创新无止境

  创新求进,基业长青,浙农的开拓创新着实不少。企业改制,浙农的体制创新早已先人一步;从经营化肥、农药、农膜“老三篇”到以农资为主业,房地产、汽车、塑化等板块多元化发展,创新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浙农坚决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意识,居安思危,力求变化,一马当先。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团队是实现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无论是争取资源、寻求客户、拓展网络、项目投资,浙农都期望员工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敢打敢拼,取得成功,为企业创造更大绩效。但是“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只要是创业,就有可能犯错、碰壁或失败。因此,浙农在鼓励员工创业的同时,给予员工充分的宽容空间,即“允许失败”。

  浙农所提到的“失败”,是指不影响浙农整体战略方向,不导致企业灭亡、不违规违纪的“失败”,它们只是由于经验不足、判断有误,而在授权范围内造成的损失,而不是违规和疏漏造成的错误。它们虽然可能给企业及生产造成时间、资金或人才方面的一时损失,但不会影响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允许失败”是在项目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地给予集团员工一定“容错成长空间”,它展示的是一种包容的企业姿态,它的目的是让企业更有凝聚力。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