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枝江见证化工传奇
访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清
《中国农资》记者 阴剑锋 通讯员 李冬修

  2012年7月6日,湖北三宁的发展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三宁化工投资50亿元建设的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奠基仪式在枝江之滨隆重举行。该项目占地1100亩,概算总投资50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三宁化工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50亿元,新增利税将达到10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上,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这位三宁巨轮的总舵手感慨万千。李万清30年前扎根三宁,19年前执掌三宁,把三宁化工打造成百亿航母,这个正在崛起的化工航母凝聚李万清以及所有三宁人的心血与汗水。

  解读三宁之路,李万清用三个关键词展开了他对于三宁的诠释。

  发展:绘制“百亿三宁”宏伟蓝图

  湖北三宁是我国建设的首批农肥化工企业,穿越42载春秋,三宁一直保持了发展的持久动力。三宁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30年,即1970年至2000年的规模扩张期;二是后12年,即2001年至今的多元并发期。前30年主要产品为碳铵,产量从建厂之初的1.2万吨发展到30万吨,翻了25倍,同时伴以节能技术改造,公司凭借规模和效益走在了全国小氮肥企业的前列。后12年经历了自主发展、强强联姻、抢占资源、转型发展四个阶梯,步入了日新月异发展的快车道。

  “2001年,湖北三宁公司成功改制成民营企业,久被束缚的发展力量释放出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自主筹集资金3亿元,建设了‘3888’工程,一举成为湖北省碳铵生产的龙头企业,产能达到50万吨,同时硫基复合肥、磷酸一铵问世,开始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谈到企业发展史,李万清充满自豪。

  让湖北三宁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还是2007年春,三宁人永远不会忘记与山西晋煤集团进行强强联姻的那一历史时刻。晋煤集团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获持湖北三宁35%的股权,湖北三宁从此获得了直供的煤炭资源和雄厚的资金靠山,底气更加雄厚。“做优化肥,做强化工”的发展战略全面确立,公司随即投资30多亿元,相继完成了20万吨氨醇改造、20万吨脲基复合肥、40万吨总氨、30万吨尿素、68万吨磷复肥、20万吨缓控释肥等大型建设项目,优质肥料的生产能力达到240万吨,达到联姻前的3倍。

  “梧桐引得凤凰来,晋煤是只金凤凰,而磷矿是湖北三宁家门口的一条蛟龙,我们身在磷矿之都,不能占据磷矿资源,执磷矿之牛耳,岂不是舍近求远,家门失守?”李万清敏锐的眼光决定三宁的命运。“公司投资近2亿元,组建了一家合资选矿公司,控股了一家采矿企业,煤矿有了,磷矿也有了,拥有了双足,湖北三宁就能自由地奔跑了。”三宁化工随后投入近10亿元,配套建设了硫磺制酸、工业磷铵、精制磷酸项目,集煤化工、磷化工、精细化工为一体的大型化工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2011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实现利税5.8亿元,进入全国化工行业200强,化肥企业50强,氮肥企业20强。

  三宁化工已经崛起,未来将在何方? “2011年,湖北三宁在考察了国内外市场和技术之后,作出了依托公司现有资源,进军石油化工的重大决策,抢夺战略机遇,上马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实现从做几百元一吨的碳铵,到几千元一吨的尿素、复合肥,再到几万元一吨的己内酰胺的华丽转型,不断提升三宁在国内国际肥料和化工领域的市场竞争力。项目投产之年,就是实现‘百亿三宁’之年”。李万清把眼光投向了更为辽阔的远方。

  创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企业创新,李万清坦言,湖北三宁发展之树常青,市场竞争力日盛,充满历久弥新的活力,关键在于创新。

  一是掌握核心技术,发明了多项“独门绝技”。如尿素生产装置中的型煤造气技术、低压联醇技术、合成氨全低温变换工艺技术,精制磷酸过程中的提纯技术,磷矿采选中的重介质选矿、浮法二次选矿技术等等,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同行业顶尖水平,不但提高了产品品质,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也因此成为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公司把“三废”也当作次生资源看待,当作无偿的宝贝,直到吃干榨尽、不能再利用为止。公司煤化工生产的合成氨、尿素成为磷复肥生产原料;磷化工的硫磺制酸又成为全公司的热能中心,在发电、供热的同时,也为煤化工提供蒸汽;合成氨余热发电,弛放气回收广泛用于复合肥造粒和职工生活;“两水闭路循环”,在节约水资源中实现了“零排放”;矿区重介质选矿与厂区浮法选矿,让不可再生的磷矿资源实现了合理利用;湿法磷酸精制,又在磷酸的梯级利用上先人一步。循环经济,造就了湖北三宁的又一个新兴产业。

  三是产品开发。湖北三宁始终把眼光放在既有高科技含量、又方便适用的产品上,相继开发了高浓度硫基、脲基各种作物专用、通用配方肥、多肽尿素、多肽复合肥、缓控释肥、二元复合肥、出口肥料等30多个品种,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

  四是精细化管理。公司先后导入质量、环境、安全健康三体系认证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形成了“团结人、尊重人、激励人”、“事业留人、德才识人、绩效用人”的良好氛围。公司制定了科技创新奖励办法,每年拿出几十万元奖励科技发明和小改革,使企业科技创新焕发出涌动不竭的活力。

  品牌:让三宁产品服务中国大农业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诚信经营、用心服务’是湖北三宁40多年来一贯坚持的经营理念,没有品质,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谈到品牌,李万清底气十足。

  三宁化工从质量的内核开始,逐步拓展质量的外延,深挖技术服务,广泛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发挥晕轮效应,使广大农户从尝试对比出效益,从信服到信赖,从信赖到依赖。虽然三宁公司没有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宣传,但是群众的口碑口口相传,就是最广泛、最有说服力的广告推荐。

  三宁得以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2亿多农民首选的肥料品牌,一方面是三宁对产品质量近乎苛刻的管理,企业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都设置了质量管理责任制,自动化控制配料,连续取样分析,从外观到内质,都做到一丝不苟,不差一个小数点的养分含量,不放过一颗障眼的杂质。2010年,三宁牌磷肥、复合肥、碳铵、尿素获湖北省名牌产品,2011年公司再次获得了“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另一方面,企业在内求质量的同时,外增服务,将技术服务伴随着产品走向全国。农民种地使用肥料,他们首当其冲迫求的知识就是怎样使用、用多少,才能达到既经济效果又好;其次,由于大多数农民专业知识欠缺,也希望企业能帮助解决生产技术上的疑问。

  “湖北三宁既然是服务农业的龙头企业,扎根于土地,我们就要贴近农民,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建立起鱼水情深、互相信赖的关系,才能促进企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 李万清这样阐释三宁与农民的关系。三宁化工每年要印发施肥和农业生产技术资料近百万份,开展测土配方服务2000多户,进行农业技术讲座百余场次,接听农业技术咨询热线电话几千起。三宁农化服务中心现已成为“全国农化服务中心”,公司今年又被农业部指定为100家配方肥生产企业,三宁人把服务真正做到了农民的田间地头。

  近日,南宁市宾阳县的农民周勤给李万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家里8亩水稻用了5包三宁牌复合肥,按照三宁技术员的方法施用,禾苗长势喜人,许多路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他感到既省工又脸上有光,就自豪地告诉三宁技术员“用好肥,有三宁”,并自愿成为三宁公司的义务宣传员。对于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李万清亲自派专人回访,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给他写了回信。

  枝江潮涌,见证传奇。面对三宁的未来,李万清话语自信:“三宁公司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是湖北省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是公司实现百亿收入、进军化工百强、打造百年三宁的标志性工程,是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是呼应宜昌百亿经济走廊、打造枝江千亿化工园区的发力工程。这一项目的崛起,将推动三宁化工率先成为中国肥料行业转型跨越的先驱企业。”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