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2年7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亿开磷之路

刘建雄 刘宗俊

  高原是慷慨的,它有取之不尽的野刺梨、猕猴桃、蕨菜、蕨根和蘑菇,拓荒者就是靠这些,走出了饥饿的阴影。那时的洋水沟,野兽出没。外出拉煤的车常常被老虎拦在路上。夜幕下的狼鸡岭,不时传来虎啸豹吼。有几次豹子大白天窜到了工地,在山头虎视眈眈地俯视着山下劳动的人。张小丰书记就曾在龙洞沟工地,用卡宾枪打死了一头扑面而来的豹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就是那一群群拓荒者们,数十年扎根矿山、艰苦创业,终于铸成了沉甸甸的“洋水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那一群群拓荒者们,整整一生的负重拼搏,终于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荒蛮之地开辟出了自己的伊甸园——化学矿业!追寻百亿开磷之路,我们更加怀念开磷矿山第一代创业者们!我们膜拜,我们欢呼,我们惊喜。膜拜终于“目睹”了那一群群拓荒者们披荆斩棘的壮举;欢呼终于触摸到了久久困心头的“魂”;惊喜终于寻着了百亿开磷深埋的“根”。

  开磷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磷肥强企之林,是因为有自强不息的血性。洋水魂——开磷团队之根!

  六、规划中的“磷缘”

  300万吨,简单的数字寄托着开磷的梦想,展现了开磷人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

  1958年5月25日,开阳磷矿筹建处在贵阳成立,同年10月20日开阳磷矿正式成立。是年在石笋沟至马脑壳一带,采用原始的钢钎二锤进行开采,年产仅2万吨磷矿石。

  1963年,张小丰主持制订了极具前瞻性的远景规划——把开阳磷矿建设成为年产300万吨磷矿石的大型化工矿山。6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开阳磷矿设计任务书,明确开阳磷矿按300万吨/年总规模和单元生产能力进行规划。

  从这里,开磷向着建成百万吨矿山目标勇往直前。

  1978年3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专题报道:福泉西北部高坪、道坪镜内磷矿储量3.19亿吨,矿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矿体最厚21.4米,一般为10—17米,平均厚度为14.47米,矿石为砂砾状、团坡状磷矿石岩和致密状磷矿岩三种类型。

  1979年3月9日,化学工业部化矿字315号《关于开阳磷矿进行总体规划的函》至贵州省,提出:“产品和规模为矿山原矿1000万吨,黄磷6万吨,重过磷酸钙40万吨;矿山分洋水矿区和瓮福矿区,洋水矿区400万吨、瓮福矿区600万吨。”开磷成建制抽调300多人开赴瓮福矿区,瓮福矿肥基地建设起步。

  选择了开磷就是选择了创业与艰辛。是宿命的安排?开磷人注定这一生要和贵州的磷资源开发联系在一起。1981年初春的阳光,将300多名经历了创业艰辛与沧桑的开磷人送到瓮福这块处女地,他们又一次用拓荒者的创业精神和激情迎来瓮福的灿烂黎明……

  2009年,在祖国耳顺之年,开磷完成当年化工部关于开阳磷矿建设的总体规划,磷矿石生产量突破400万吨大关,几代开磷人建设400万吨矿山的愿望得以实现。

  七、艰辛磨练意志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开磷的发展如巍巍的贵州高原跌宕起伏。

  1958年至1988年,开阳磷矿建设几起几伏,几上几下,历经波折。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为渡过难关,建立代食品加工车间,搞野生植物加工,全矿一半以上职工搞生活。1961年职工精简下放,共精简1056名职工,干部、材料、设备外调,铁路、土建施工队伍撤离,开阳磷矿建设延缓,1962年人数一度锐减到482人,矿山基建停顿,仅维持少量生产。

  1965年,开阳磷矿大规模上马了。4000多名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工人从全国各地,一批批浩浩荡荡涌进洋水沟这块希望的宝地。

  这是个沸腾的7月。

  洋水河旁仅有的几栋“苏式”楼房,已被先到的人填得满满的。地板上、走廊里甚至是露天场坝,到处都是南腔北调的混声。那时,你随意和一个人“侃”,他都能告诉你一番惊天动地的经历。留洋归来忠心报国的专家,立志干番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叱咤风云的将军,朝鲜战场上的功臣……所有的人在这里,都以开磷人为荣,所有的理想在这里都汇集为一个宏愿:响应毛主席“开发矿业”号召,大打矿山之仗,在洋水沟,在矿井创造奇迹。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