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6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科院研究称粮食种植业化肥施用过量看法值得重新审视:
我国化肥消费增量主要来自经济作物


  本报讯 据中国科学院消息,日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秀彬课题组在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地理学报》)上发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化肥施用量影响的研究成果,从区域与省域层面上探讨了近10年来我国农业化肥消费的时空变化特征。 

  目前,中国的化肥消费处于过量状态,这几乎已成为学者和民众的共识。而中国化肥产量和施用量均处于世界首位。化肥的施用与粮食安全、农业面源污染及农产品质量均密切相关。根据中科院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业化肥消费的增量主要来自集约度较高的经济类大棚蔬菜、果树、花卉园艺作物,而不是大田粮食作物。因此,专家提出中国粮食种植业存在过量化肥施用的传统认识,值得重新审视。

  根据中科院研究发现,1998-2008年的10年间,我国农用化肥年消费量增加了1201.3万吨,其中以蔬菜和水果为代表的园艺经济作物贡献率为71.6%。从消费量占比来看,10年间粮食作物化肥消费量从71.0%降为57.8%,而经济作物从19.3%上升为30.8%。

  从区域上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化肥施用增加率明显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程度达到18.9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则低于全国水平18.9个百分点,这说明农用化肥消费重心在向中西部转移。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增长率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北部、东北和中部省份,以黑龙江和内蒙古为最。

  李秀彬分析说,1998-2008年间,我国粮食作物化肥消费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播种面积缩小导致的;蔬菜作物化肥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的扩大;而果园化肥施用量增加,则受单位面积施用量增加和面积增加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李秀彬提出,中国粮食种植业化肥过量施用并没有传统认识的那么严重。但同时他也表示:“这项研究工作还值得进行更多的调研、获得更多参考数据,以进行更细化的研究。例如单位面积使用量的变化趋势也应成为重要参考指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