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安天下 有机兴邦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刘波
张其中

  万物依根而生,人类靠地来福。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是我们始终秉承的经营理念。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能一味索取,更要注重养护。快速恢复土地的生命力,保持作物高产稳产,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人类生存质量是人类良性发展的必然法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努力目标。

  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古老农业大国的地位,先民用自己的智慧与实践经验获得了用肥养地的知识,逐步形成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耕种传统,使我国几千年的土壤肥力与粮食生产得到相对的平衡。早在两三千年以前就有了锄草肥田、茂苗的文字记载。

  但是近年来,伴随农业的发展,我国化肥产业的科研与生产大踏步向前进,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意识到了过多施用化肥的弊端,积极倡导有机肥的施用,特别是像华北、东北这样的粮食主产区更加需要补充有机肥。因为土壤肥力的改变所引发的不止是粮食问题、“三农”问题,还有更深刻的社会问题。现如今化肥的施用量在不断增加,人们每年从土地里往外拿得太多,要补上这个缺口就要不断往地里施化肥。

  小小一抔土,背后就是整片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晓得“粮安天下”的道理,但是在粮食身后,近期被媒体曝光的甲醛白菜、六六粉生姜将蔬菜安全再一次摆在了亿万中国人的餐桌前,之所使用剧毒农药甚至铤而走险,一方面是菜农与菜商的利益驱使,但更主要的是越来越贫瘠的土地失去了以往的生命力,难以抵挡病虫害的侵袭,已经使得菜农们慌乱了手脚,进而不顾一切为了“高产量”和“好卖相”不择手段。

  呼唤土地的营养均衡,倡导有机肥的施用已经成了当下主流。近期,本报记者跟随我国有机无机肥料生产企业“根来福”深入山东一线,在“菜篮子”工程和粮食主产区的前沿阵地见证有机肥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三农”问题所带来的改变。

  农户篇

  豆角的“第二次生命”

  山东省青州市小田庄农户田云凤家中的两亩大棚豆角原本已经结了一茬,收获了将近1万元,但是转眼就要结第二茬时,豆角的根部开始变红,叶片也慢慢蜷缩,眼看就要“拉秧”的豆角地里,田云凤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陆续冲施了两袋根来福肥料(含丰富有机质),发红的根部开始变白,叶子变得茂盛,新豆角也伴随着根系的再次发育而奇迹般地生长。田云凤看到这神奇的一幕连连称赞是根来福给了豆角“第二次生命”。

  “看肥效不在第一茬,产量基本差不多,只有在第二茬的时候才能看出肥效的好与坏,种了这么多年的菜,也用过不少类型的肥料,根来福硝酸钾型冲施肥不像其他速效肥,它的肥力可以长达1个半月以上,而且冲施之后的土壤营养不会流失,不生病虫害,平均亩产豆角比施用普通肥料的多出100斤,直接经济收入每亩高出300元。粗略一算,第二茬收获的豆角可卖到5000元,但是用在根来福肥料上的花费却只有300元。”看着自家的豆角,田云凤告诉记者,“这茬豆角要结到收完麦子之后,而且大棚里的豆角可以天天摘,产量天天见,如果按照目前每斤2.7元的市价算,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说这是根来福赋予的第二次生命。”

  “根来福”让根更有劲

  不止是田云凤,张坡村张传礼家的豆角也验证出了效果。开始张传礼对根来福半信半疑,为了看出效果,他让自家的豆角一半用上根来福一半用普通肥料。结果,用过普通肥料的豆角稀稀拉拉,而用过根来福的豆角却像瀑布一样密集。喜出望外的张传礼又给大棚里的西葫芦用上了根来福,结出来的西葫芦个儿大、颜色亮、卖相好,拿到市场上一抢而空。面对根来福所带来的客观收入,老实巴交、不善言谈的张传礼连说了三声“好”!

  青州作为我国闻名的生姜种植基地,薛庙村刘玉山自家地里也种了4亩生姜,生长期已经超过40天的姜苗已经窜出一指多长,底肥施用的正是根来福有机无机复混肥。刘玉山拉着记者来看自家的姜苗,他兴奋地说“以前的根系不强,而且叶子卷边,自从今年底肥用上了根来福,叶子也黑了,茎秆也壮了,节间也变长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到收获季节,但和邻家的姜苗做对比,还是看出了不小的差距,估计今年产量不会差,根来福让根更有劲!”

  我是个“老根来福”

  “我是个‘老根来福’。”这句话出自山东省高唐县高庄村农户王光普之口,之所以称自己是“老根来福”,是因为自从6年前用过根来福后就再也没有用过其他肥料,他是根来福的忠实用户。

  来到王光普的麦田,虽然还未到收获时节,但是麦苗的长势初见分晓,对比其他麦田,王光普的麦苗长势均匀、麦秆粗壮、根系发达、叶片强韧。据他介绍,小麦的底肥用的是根来福有机无机控释肥——小麦专用肥,到目前为止只追过一次尿素,用的是根来福多因子有机酶尿素,用量仅15斤/亩,约合30元钱,而别家地里的小麦所追施的普通尿素却要用上50斤,这15比50,效果一点也不差。

  就在王光普村子的隔壁岳王村,村民郭少海家中的麦田由于土壤盐碱,往年小麦长势不尽人意,产量也不高,不过现在他终于扬眉吐气了,自从追肥用了根来福多因子有机酶尿素,盐碱地也能长出好庄稼。2亩4分地用了50斤根来福,成本每亩只有40元,而隔壁的3亩8分地用了300斤普通尿素,每亩成本达到100元,这40对100的成本差距,起初令郭少海犯了不少嘀咕,不过现在面对着长势旺盛的滚滚麦田,这下他可以放心了。

  经销商篇

  做好根来福的“自留地”

  □高唐县尹集镇根来福品牌连锁店总经理 刘 波

  与根来福结缘要从2005年秋天说起,由于自身价位的“不便宜”,加之农民对于有机肥概念的匮乏,配送中心第一年的销量仅有80吨,但是经过近些年的推广和农民对于有机肥观念的转变,配送中心的销售量连年递增,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了2000吨。

  高唐县地处鲁西北,主产玉米和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由于市场开发较早,在当地的知名度较高,被称为根来福的“自留地”,当地有80%以上的农户都是根来福的追随者,甚至出现了“根来福村”,几乎一个村子所有的农户都选择根来福,用农民自己的话讲,“一旦用上了就不会再选用其他肥料”。

  “没有赠品、没有广告、没有赊销,我们没有任何促销活动,只凭肥效,靠肥效吸引来的用户最忠实。如果哪位农户改用了其他肥料,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根来福,而且不会再变了。”望着墙上张贴的根来福对比试验图,刘波说,“农民之间的口口相传是根来福最好的宣传广告,而且自家耕地的情况、肥效好坏只有农民自己最清楚”,他建议每个销售网点找出10—20家的示范户,让农民身边的实例说话,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用根来福的口碑宣传,无形间起到任何广告都达不到的效果。

  推广“根来福”初期,市场上并没有有机无机肥的概念,而随着近些年有机肥产业在我国的不断壮大,当地的有机肥品牌逐渐多了起来,甚至到了鱼龙混杂的地步。刘波坚信:这样一来更能凸显根来福的效果和品质,其他品牌都是追着根来福跑,以前我们是有机无机掺混肥,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将有机无机造成一个颗粒了,营养更加均衡,使用更加方便,这是任何品牌都赶不上的。

  根来福是我发展的新方向

  □山东青州市远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其中

  在潍坊地区农药市场数一数二的青州远声公司,今年和根来福结盟,正式进军肥料市场。张总说:“让我放心选择根来福有以下几个原因:

  1.根来福产品是肥料的发展方向,质量过硬,效果突出。虽然我在肥料领域起步晚,但是起点高。现在我国大力提倡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这都离不开有机肥的使用。经多方考察得知,根来福在有机无机行业起步早,产品很成熟,质量过硬,效果很突出,深受经销商和农民认可,所以可以放心大胆经营,无后顾之忧。

  2.根来福的推广方法让我放心。根来福在推广上并无华而不实的套路,就是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和突出的效果,奉行示范开路、事实说话、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将产品效果深深扎根农民心中,打造一个又一个“根来福”村,推广方法简单、直接、有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3.根来福产品的套餐化。凭借一种产品打天下已经跟不上现在农业发展的需求,产品定位清楚准确,才能效果突出,给农民带来更大的价值。

  4.根来福的售后服务好。真正替农民着想,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用实际效果来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引导农民理性消费,科学管理,良性发展。

  现在、结果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5月12日,根来福在豆角、西葫芦和大姜上召开了现场效果观摩会非常成功,效果非常好,得到农民充分认可,经销商也信心十足,大家一致认为选择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产品,就像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