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4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业部玉米专家支招:
推广抗旱播种技术 夯实玉米高产基础


  去冬今春,我国北方春玉米区降水持续偏少,干封冻面积大,江河来水和水库蓄水不足,土壤底墒较差。针对北方春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近日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提出,紧紧围绕“抗旱保春播、一播拿全苗”,以推广抗旱播种技术为重点,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全面提高播种质量,努力夯实玉米生产基础。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选择适宜品种,防止越区种植。宜选用抗旱性强、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熟期适宜,且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优良玉米品种。要杜绝越区种植,避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商品质量。

  搞好整地施肥,打好播种基础。针对土壤墒情不足的实际,通过深松整地、“小垄改大垄”、保护性耕作等农艺措施,提高土壤抗旱效果。对旱情较重且没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尽量少动土,采取原垄卡种,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要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科学合理搭配肥料,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与微肥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提倡“重施底肥、氮肥分追”,防止“一炮轰”。

  适期适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播期过早易导致低温烂种和地下害虫、丝黑穗病等土传病害,播期过晚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及籽粒后期灌浆和脱水。

  推广抗旱技术,力争一播全苗。一是坐水种技术。充分发挥坐水种技术成本低、易操作、结构简单、机动灵活、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与行走式注水点播机等农机具配套使用,一次完成开沟、注水、点种、施肥、覆土和镇压作业,确保苗齐苗匀苗壮。二是膜下滴灌技术。该技术是目前最节水、节能的新型灌溉技术,不仅集约利用灌溉用水,而且有效避免土壤表层水分蒸发、深层水分渗漏和地表径流,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的水温条件。三是地膜覆盖增温保墒技术。玉米覆膜种植具有增温保墒、集雨抗旱、提质灭草等作用。

  实行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一般土壤肥力较高、种植耐密型品种的地块,每亩适宜密度4500株以上;土壤肥力较低、品种耐密性稍差的地块,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来源: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