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4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二铵企业进入出口观望期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国内二铵市场的销售季节已经基本结束,二铵企业在国内“春耕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期间,二铵虽然承受了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不过市场并没有让企业失望,价格一路坚挺,市场时有传出货紧风声,品牌二铵更是供不应求,总体来看,厂商都颇有斩获。可是就在国内市场即将结束的时候,二铵企业又不得不面临国际市场的压力。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印度已经宣称减少进口量,并且把价格一压再压,而且最有指导意义的印美大合同谈判尚无结果,这都将国内企业引入无限的迷茫当中。业内人士表示,较去年而言,市场更为不明朗,操作起来更为艰难。

  企业被动“等待”

  据江西贵化进出口部经理王惠敏介绍,面对当前的情况,企业也没有很好的措施,因为毕竟产能是过剩的,现在只能看国际上后期的需求情况。现在,国内的情况是:磷矿石的价格上扬,企业成本较高,而且产能巨大必须依赖出口;国际上的情况是离岸价只有520美元/吨,也就比企业的生产成本多一点,供给总体大于需求,而且预计印度进口商IFFCO 和 IPL 二铵库存总计已占90%,因此目前不急于谈2012-2013年度二铵合同。也就是说,中国企业面对的是出口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本的现状。

  据中化化肥磷复肥部副总经理王芳介绍,目前国内企业可以接受的出口价格是FOB价550元/吨,如果低于这个价格,厂家肯定无法运作。但事实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无论价格如何,今年中国的出口是一定会进行的,只是出口多少的问题,毕竟东南亚市场也还是有需求的。

  不过就目前来看,国内企业普遍没有开始操作出口事宜,集港也未开始,企业进入集体的观望阶段。湖北鄂中营销总公司总经理马军辉告诉记者:“在不明朗的条件下,国际市场需求很有限,也没有一个指导价格,因此谈判无从谈起,对企业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再看看。”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形势不明朗,主要包括后市价格走向不明朗,国际后期需求不明朗,印度和美国的大合同尚未签订,指导价格不明朗。在总体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只能被动“等待”,即使想主动谈判,也无从着手。

  “限产”或是企业唯一对策

  王芳告诉记者:“到4月底,国际市场可能会明朗化,到时候才可以谈出口。目前来说,企业为出口肯定是要备一部分货,集港也会进行。但是如果价格持续低迷的话,国内企业只能采取停产或限产的措施,国内企业不可能亏本出口。”

  至于国际后市,业内人士认为最终需要看后市需求情况以及印美大合同的签订价格,但总体来说,今年的出口不容乐观。一旦出口受限,国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企业的生存将经受考验。

  从最近几年的二铵出口来看,每年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不是政策调控的问题,就是国际市场疲软的问题,但归根结底都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解决产能过剩仍然是行业必须认真对待的大事。至于企业会不会调整结构或者考虑转型,马军辉认为,因为二铵装置的投资是非常大的,如果转型仍然面临着资金、技术等条件的制约,而且周期可能比较长,企业难以承受。其言下之意是,让企业主动转型几乎不可能,唯一的途径或许是被市场淘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