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4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长大陪父母

开磷集团 赵宽宏

  看央视对西部地区农村孩子吃饭难问题的报道,记者问了很多孩子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们的理想虽说五花八门,但比起城里孩子来说,目标似乎都不够“远大”,无非是想做教师、当医生、打篮球、上大学,没有一个说要当科学家去太空的。不过我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感觉就两个字:实在。这之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一个9岁小女孩的理想:“长大了我要陪我的爸爸妈妈!”

  陪爸爸妈妈做什么?我不相信小女孩受过“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教育,但我相信了她已经明白了一个很重的字:孝。说起来,一个“孝”字,平平常常,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孝经》说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不过有时也不容易。小女孩知道,为了她和她的家,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甚至几年都不回家。爸爸妈妈在外非常辛苦,等自己长大了,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于是,我想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籍华人崔琦。他出生在贫穷的农村,十几岁前没有读过书,一个偶然的机会可以让他出外读书了,母亲把家里仅有的面粉给他做了馒头带上,要他出去后好好读书。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再也没见到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在度饥荒时被饿死了。记者问他:“如果当年你妈妈不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会怎样呢?”崔琦却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我留在农村,也许我的父母就不会饿死了。”崔琦的话同样是让人震撼的。在崔琦的心中,与“孝”比起来,这诺贝尔奖又算什么?没机会尽孝,那才会遗憾终身!

  在中国,“孝”是一棒接一棒递下来的传统,是吃粮食长大的人的美德,我深信这种传统美德还将在千秋万代中滋润下去。

  长大了干什么?广西9岁稚童和诺贝尔奖得主崔琦的话让人明白,长大了要孝顺父母。金钱、荣誉都不及亲情给人带来的精神慰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