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2年3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资人才的困境和出路


  高福平
  刘厚奎
  徐永良
  朱小敏

  主持人:

  《中国农资》记者 王旭波

  访谈嘉宾:

  重庆万植巨丰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 刘厚奎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闵凡国

  南京百阳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小敏

  青岛智和智拓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福平

  主持人:目前的人才问题是化肥企业、特别是新型肥料企业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请问在座的企业都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同时,化肥行业是否有必要实现人才的本土化?

  万植巨丰营销总经理刘厚奎:

  谈到人才的话题,不仅仅是农资行业的重要话题,还是整个社会的热点话题。在人才市场招聘的时候,企业招聘不到想要的人,而找工作的人却非常多。作为新型肥料企业,我们喜欢顾问式的营销型人才,不但要会市场营销,有运作市场的能力,还要懂农化。在选择人才时,我们更在乎学习能力和营销经验。近几年公司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就得益于我们企业的人才观念。首先是科学的薪酬制度,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疏通员工的职业晋升通道,给优秀员工提供更高的平台;公开、公平、公正的内部运行机制,让员工有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把管理和服务职能往市场前沿拓展,其中我们就有员工在当地市场本土化的尝试,这个措施的收效非常明显。

  百阳垦公司董事长朱小敏:

  具有正直的道德标准、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就是人才;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财富;要实现资本财富的增值,必须实现人力财富的增值。

  专业技能并不是考量人才的最主要标准,情绪管理是我们目前管理中较为注重的方式。我们在引入情绪管理以后,公司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积极乐观为公司营造了更好的氛围。

  我们还比较在乎员工是否热爱自己的行业。一个人热爱自己的行业时,他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否则难以有创造力。薪酬方面,现在的社会压力大,比如房子价格这么贵,只靠工资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生活,因此我们企业不但有工资收入,优秀员工还有股权激励、未来的资本市场收益等等。

  华昌化工副总经理闵凡国:

  我们企业也曾去山东的企业考察过员工团队的构建等企业人才战略的问题。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大区经理和业务经理常年奔波在外,谈起家庭和孩子总有愧疚感。因此我们也有人才本地化的想法,就是吸引市场所在地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并与代理商合作共建人才队伍,实现双层管理,既让员工感到厂家的关怀,还能让员工轻松地与本地的农民接轨。我想不只是我们企业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农资企业应该探讨的热点问题。

  智和智拓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福平:

  现在人才流失现象在许多企业都普遍存在,我觉得企业应该有几点值得反思。首先,企业有没有一个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不是企业的宣传册和规章制度,而是企业的目标、愿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人才观念等等。其次,企业必须有一套运营支撑体系。然后就是执行保障体系,大学校园进行的只是专业性教育,执行性的教育必须有企业完成。我们化肥企业大多只有宣传片、宣传画册,而缺少企业的知识体系。产品竞争没有止境,只有特色的企业知识体系才是企业的宝藏,才是值得永久传承的东西。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