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对于青岛中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在当日公司精心筹划的2012年发展汇报会上,来自当地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200余名农资经销商及近600名种植大户共同回顾了青岛中天化工在2011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同时有幸见证了公司在新一年吹响的那曲气势磅礴、积极向上的“集结号”。
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一年时间,青岛中天化工完成了从生产线考察、定型、选址、规划、动工、建成、试车投产的全部工作。与此同时,产品研发、经营管理、团队建设、品牌打造等工作同步进行,更是初步彰显了中天力量。
“2011年是青岛中天化工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中天力量’集结的一年、积蓄的一年、蓬勃的一年。”回顾一年来企业走过的风风雨雨,经历的多种考验,青岛中天化工董事长雷洪云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全部。
据介绍,2011年,青岛中天化工投资5000万元、综合产能40万吨优质复合肥项目顺利建成。其中,高塔复合肥20万吨、脲甲醛复合肥10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5万吨、配方肥5万吨。年产20万吨的高塔复合肥生产线成功试车投产,标志着青岛中天化工正式由单一的流通企业向集科研、生产、流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成功转型,预示着公司全面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初步提升。
在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大背景下,青岛中天化工40万吨优质复合肥项目在整个设计、安装和调试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据公司总经理王德礼向记者介绍,40万吨优质复合肥项目安全环保设施设计先进,并坚持执行与项目建设同时建设、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 “三同时” 原则,这充分体现了高塔复合肥工艺节能、环保、无工业三废排放,无噪声污染的特点;锅炉采用文丘理水膜脱硫除尘处理,效率达90%以上,完全符合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顺利通过专项环评,受到了青岛环科院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与省内乃至全国同行业同工艺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另据了解,项目中同时自主创新设计了全封闭自动提料装置,彻底解决了高塔工艺生产提料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减少粉尘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危害,现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通过引进改造,将尿素熔融设备安置在高塔顶部,不仅节约了占地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极大地缩短了高温尿素融液在生产过程中的停留时间,既降低了热量损耗,节约了能源,又很好地解决了产品缩二脲超标的问题。
“我们相信100的力量”
一种充满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往往能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浪潮中勇立潮头。在青岛中天化工,无论是办公室、生产车间,还是农化服务车、员工工作服,记者在企业内各个角落都重复发现了一句口号:“中天100,力量100,我们相信100的力量。”看到这些,记者找到了青岛中天化工营销总经理李宝森以求一解。
“100是满分,它代表着企业追求向前发展的目标。”李宝森解释说,青岛中天化工将努力秉承“小营销、大服务”的经营理念,以“百米高塔造粒,能量100;百分之百质量把关,营养100;百分之百用心为农,服务100;百分之百赔偿承诺,丰产100”为行动准则,与业内新老朋友真诚合作,共创辉煌。
本次会议邀请的来自山东省内的200余名经销商很多都是之前与雷洪云相识相知的同行及“战友”,看着眼前的这位竞争对手一时间由农资经销商转变成了生产商,大家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记者听到最多的观点则是透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羡慕和赞叹。
昌邑市双盛农资有限公司经理张汇东告诉记者:“青岛中天化工的成立是典型的农资经销商突围、转型的标本,它的成立是当地农资界的一大热点新闻。”安丘市供销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桢委表示:“原来的‘战友’升级转型了,本领和档次更高了,这让我们看到了新型农资经销商寻求做大做强的决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敢于尝试、寻求发展的标本。”
看到同行给予的支持和鼓励,雷洪云心存感激。他也就2012年公司基本发展规划向记者作了介绍。他表示,2012年青岛中天化工将依托胶东基地市场,以战略的高度来规划品牌营销,努力打造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公司品牌;另外,重点选择拥有终端销售网络的经销商,采用入股、合作多种模式,使中天化工成为广大经销商朋友的生产和储备基地,成为农民朋友的科技服务中心;同时,将中天肥料打造成“中国系统科学施肥专家”第一品牌,通过绿色产品、科学服务、品牌营销,全面树立青岛中天化工的企业形象。
种植大户成关注焦点
土地流转,对农资行业来说影响深远,它的逐渐实施,让农资结构有所改变,甚至改变了整个农资链条结点的存在方式。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对农资行业的人士来说,淘汰与机遇并存。如何抉择,怎样改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参加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群体拥有着一个十分响亮的名称,那就是“种田大户”。众所周知,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一批种植大户涌现出来,但是这些种植大户与普通农户相比又有着更显著的区别。他们对农资产品了解颇深,购买时货比三家,价格上分毫必争。现在农资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而这些种植大户的出现无疑是众多农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争夺的焦点。
“谁把握住了种植大户,谁就把握住了农村市场,因此,大户为王已经成为农资经销的趋势。”在农资流通一线操作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雷洪云认为,这次利用农闲时间请来当地近600名种植大户,意味着渠道下沉将成为青岛中天化工未来的一个重要营销策略,专业种植大户代表着农村未来的土地经营模式,有眼光的农资企业和经销商一定要迅速转型,不断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和努力。
会议间隙,记者在会场外巧遇了平度市崔家集镇种粮大户王孟新。这两年,他瞄准市场,喜欢与有实力、懂服务、会技术的农资经销商合作,依靠科学种植粮食作物走上了致富路,成为四乡八邻出名的致富能人。
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种了5.6公顷地,其中小麦3.3公顷,花生2.3公顷。2011年王孟新收获小麦2万公斤,玉米2.45万公斤,花生1.1万公斤,共收入8万多元,除去种子、播种、耕地、浇水、化肥、收割以及各种费用,纯收入4万多元。
为什么下定决心种粮?王孟新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变幻是呈波浪式的,有高峰也有低谷。虽然粮食生产在当时效益不高,但几年以后,粮食生产一定会迎来一个效益高峰期。
对此,雷洪云表示,种植大户的购买行为典型地表现出“专业产品、专业购买”的特点,农资企业一定要不断与种植大户深入沟通,并不断学习和总结,厂家要由“批发商”向“服务商”转变,经销商要由“满足消费”向“引导消费”转变,服务由“大众化”向“个性化、差异化”转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农技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种植大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才能够赢得其长期的信任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