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2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部党组成员王志学在“三下乡”活动中提出:
缓控释肥推广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环境账

通讯员 高海波

  科技部党组成员王志学(中)一行考察金正大公司科技创新工作。

  12月25日, 201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山东临沭县启动。活动期间,科技部党组成员王志学、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翟立新、农村科技司副司长王喆、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郭九成等领导实地考察了金正大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

  王志学一行听取了金正大公司发展历程、现状,特别是公司推动科技创新、加大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汇报。当得知公司建设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研发平台,先后主持“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并获得30余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时,王志学对金正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的诸多举措给予充分肯定。

  在金正大缓控释肥产品展示区,王志学详细询问了产品特点、优势及推广情况。他强调,缓控释肥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如果我国大面积推广这种肥料,那么不单纯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环境效益,所以必须要算清环境这笔大账。得知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太湖领域开展缓控释肥对温室气体排放、对氨挥发等方面研究时,王志学非常认同。他建议,目前我国气候专家在研究实现节能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缓控释肥围绕着低碳农业做深入研究将大有可为,到时候我们在气候谈判时也有了更多话语权。同时,他还鼓励金正大加快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科技部创新平台建设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正大公司副总经理陈宏坤介绍,我国氮肥在生产及施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8%,如果以缓控释肥代替传统氮肥,可减少氮肥用量约700万吨,减少氧化亚氮排放约7万吨,折合二氧化碳排放约0.2亿吨。公司在缓控释肥推广过程中,在为农民算好经济账的同时,还致立于缓控释肥对环境效应的研究。连续三年的太湖流域数据表明,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缓控释肥可有效减少18%-34%氨挥发、6%-17%径流氮。因此说,缓控释肥在保障水稻高产的同时,既可减少氮肥用量,又能减轻氮对环境影响,其推广有着重要意义。

  据陈宏坤介绍,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中都加强了缓控释肥对环境效应的研究力度,为我国农业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