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2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透过寿光看蔬菜种植产业未来

巴庆江

  世界蔬菜看中国,中国蔬菜看寿光。这个以蔬菜产业为龙头跻身全国百强的县级市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蔬菜产业不仅使种菜的农民富了,更带动了寿光的各个行业,甚至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收入也很可观。

  艰难的推广过程

  1989年,三元朱村建了大棚,数量为7个。当时村民根本不接受,无奈只能强制两委成员每人建一个,不建棚就别干村干部。那时种植黄瓜,政府承诺包收每斤10元,实际每斤卖到了20多元,当年每个棚净赚5000到8000元。第二年,全村党员带头建了36棚,净赚都超过4000元。第三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全县推广建棚。当时条件相当优厚,地块随你挑,3年不要土地承包费,并赠摩托车一辆。优厚的条件、丰厚的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大棚生产这个行业中来,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富了起来,也造就了“蔬菜之乡”的美誉。

  寿光,你绝对学得来

  古有“十亩田赶不上一亩园”之说,寿光蔬菜产业的兴起就是强有力的证明。现在在寿光,承包旧大棚每亩每年最低按1200斤小麦价格折算,每个棚占地3至5亩,每年仅土地承包费就要4000-7000元,并且很难找到好的大棚。新建大棚投资约8至15万元,一般两年收回成本。

  外地政府组织很多农民来参观学习,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他们挣钱没看到他们受累,转了一圈什么技术也学不到,再加上物流等其他方面跟不上,所以很多地方没有推广成功。其实技术虽说是最基本的,却并不是主要问题,技术是可以学来,也可以带走的,关键是是否用心学,学了以后是否用于实践。

  充分借鉴寿光的经验

  学习寿光的成功经验非常必要,却不能跟着它跑。仔细分析可知,寿光的成功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即寿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寿光农民不论天气不分昼夜的勤苦劳作。想搞蔬菜产业,首先要学习寿光政府的推广方法,当初寿光政府补贴1000万元建设100个示范棚,以点带面。思考一下,如果把1000万元分给一个县的农民的话,能解决多大问题呢?政府要带头动员发展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销售方面,政府应大力协助宣传,建好销售网络。

  河北有一蔬菜生产基地,当时生产的蔬菜卖不出去,该县县长请教寿光资深专家蔡英明,蔡教授说那你们搞合作社。县长说我们有147家合作社。蔡教授说,那你把147家合并为1家,并由政府宣传无偿援助。他们照做了,很快产品就卖出去了,而且逐渐有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寿光蔬菜没有走向有机蔬菜的发展之路,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需求低,个体发展快,菜农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在一般菜都好卖的时候,有谁会去搞有机蔬菜?再说了,即便是搞了有机蔬菜又有谁能认识?有机蔬菜必须是权威认证,这就要大集体搞,直供消费者免去中间环节费用。

  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近几年,寿光大量建设蔬菜大棚,可用地越来越少。菜农为了提高产量,在大棚中大量施用化肥,每亩每年不低于500公斤。为了保住蔬菜品相,农药用量也在10公斤以上(不包括地下用药)。但即使是有机肥,很多也只不过是工厂垃圾,其重金属及有害质并不亚于化肥。施用的鸡粪鸭粪猪粪等动物粪便其药残也严重超标。

  另外,多年来寿光大棚重茬严重,土壤中微量元素不足,菜农人为增加化工微肥,破坏了土壤平衡,造成土传病害,于是就大量使用杀菌剂,把土壤中的微生物杀死,导致根结线虫泛滥。如此恶性循环,以致蔬菜中大量使用激素,蔬菜品质越来越差,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极大危害风险。

  有机蔬菜迎来机遇

  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把目光都转向了有机蔬菜。寿光的菜农当然也很想种有机蔬菜,但寿光的土壤已遭严重破坏。对想搞蔬菜种植的地区来说,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做大做强有机蔬菜品牌,从而大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种植有机蔬菜要在提高农业设施上下大功夫。有机蔬菜种植一般人们会认为产量低,这只是认识问题。施用有机菌肥增产方面绝对优于化肥,且蔬菜更健壮抗病抗逆本能提高。在病虫害防治上,应把喷洒农药改为保护地用防虫网。生物杀虫利用自然以虫灭虫粘虫板杀虫灯等,用灭菌灯,温差灭菌。在种植工艺上要熟悉作物的相生相克,像葱地蒜不地,蒜地葱不地,蓖麻子怕芹菜,丁香最怕紫罗兰,牡丹喜芍药。香菜,西瓜,山药怕重茬;土豆喜低温;茄子,苦瓜属于高温作物;生菜最抗冻等。利用温差提高作物养分积累,要借助自然像葡萄的休眠,桃种子的开口发芽等,根据当地气候巧妙顺应自然做好种植计划。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