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美丽富饶的川西平原,在被誉为“川西明珠”的蜀中名城什邡,一个大型民营磷化工企业——川恒化工——正在崛起。20来年风雨历程,它毅然紧随磷化工行业改革发展前进的步伐;20来年大浪淘沙,它已经成为众多民营磷化工企业勇立潮头的缩影;20来年沧桑巨变,它超然领悟到了现代磷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大道。深入它的肌理,感知它的精神,川恒化工,一条通往卓越的路正铺展在世人的面前。
走进川恒化工,记者没有见到高楼大厦,见到的却是一个有着绿树草坪,错落有致,每一处看上去都曾有人打理过的优雅闲适的庭院。这就是一个有着12.7亿元总资产,年销售收入近15亿元的企业总部,在这里,让记者感受到的川恒人胸怀天下,驰骋南北,豪情万丈的事业大情怀。
自强不息——创业艰难百战多
川恒化工从1993年收购破产的川西磷化工集团起家,诞生之初,步履蹒跚。就在川恒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务院提出加快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犹如一声春雷,让川恒感到发展的生机来了。快速发展就要抢抓机遇,1999年,四川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川恒化工真正起步。改革春风让层林尽染,到2000年,川恒就申请了3个技术专利,顺利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磷酸钙盐年生产能力也从刚组建时的3万吨,跨越式地增加到10万吨。小试牛刀后,供销出身的董事长李光明,开始审时度势,在客观分析了市场供需、产业链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未来发展后,当机立断,决定向磷资源更加丰富的贵州进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贵州一役可能谁都无法想象会遇上什么样的困难,但去的每一个人心里都已经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公司经营副总裁张海波回忆,2002年9月16日,一个庄严而简单的启程仪式后,川恒儿女出发了。买刀砍柴,荒山拓路,平整场地,就地起灶,风餐露宿。特别是冬季工程施工,斗风雪、战严寒。简易的工棚,是企业喂猪的地方;没有水,用融化的雪水,来浇筑混凝土;没吃的时,就用咸菜充饥。就这样,川恒人靠着坚韧与执著,在短短的4个月零4天的时间里,把一件当地老百姓认为不可能事,变成了现实。进军贵州的第一条年产5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线永远矗立在福泉山岗上。当地政府给出了“川恒速度”的高度评价。2003年1月21日,川恒人相拥在一起,用紧紧的握手,用碰撞的拳头,用眼圈中噙着的滚烫的激动泪水,为那一时刻而自豪。
一年一个大台阶,两三年一个新跨越。随着2002年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磷酸钙盐年产能力达到18万吨水平之后。2007年获得瓮安县玉华老虎洞磷矿采矿许可,然后,2008年完成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革,四川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此,通过20来年的发展,川恒化工已成为一家专业从事磷矿开发和磷资源精深加工的集团化民营企业,依托丰富、优质的磷矿资源,致力于磷酸盐领域的开发,并努力延伸产业链,形成饲料级、肥料级、工业级、食品级磷酸盐四大系列十余个产品,磷酸盐产能总规模达到年产50万吨,进入到大型磷化工企业的行列。
开拓创新——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何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磷资源的开发回采率?如何走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矿化结合之路?如何形成磷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结构树?如何跨越在基础层面上对磷资源的利用,而进军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减缓资源枯竭带给后代的巨大生存压力等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都成为磷化工企业面向未来,推进技术创新、改变商业模式建构、完善价值链建设,探寻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所在。
20来年,是什么推动川恒的发展进步?是基于技术、制度、文化、管理创新基础上的企业价值理念的创新。川恒正是看到了创新是磷化工产业发展的关键按钮,所以,企业毅然决然地紧随磷化工行业改革发展前进的步伐,在每一次行业创新进步中都心摹手追,在企业自身创新力挖掘上也不遗余力,在机制上给予更大程度上的重视。
由于科研业绩突出,曾在2011年4月29日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公司技术副总裁王佳才,在谈到川恒重视技术创新时说:“目前公司拥有两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并正在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余名中高级专业人才常年从事磷化工研发,现已形成各项发明专利20余项。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组建了‘中国磷营养研究中心’,全面开展磷的营养研究,推动动物、植物及人类对磷的高效利用,引领磷的绿色消费,减少磷污染,为客户创造价值。”
“小太子牌”饲料级磷酸二氢钙在规模及品牌影响力上世界知名,已经成为水产饲料企业的首选品牌,连续六年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该产品出口世界多个国家,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另外,川恒正在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肥料事业,正在构建“中国肥料高端磷源基地”,重点发展水溶性肥料及原料事业。现在,磷酸二氢钾、磷酸一铵、磷酸脲等高品质水溶性肥料及原料产能规模已达到10万吨/年。在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川恒要努力为中国农业提供最优质的磷源,致力于新型高效水溶性肥料的广泛应用和水肥一体化事业的发展。同时,重视食品安全,努力使水溶性肥料的卫生指标达到食品级标准,努力成为“高效绿色肥料开拓者”。以上产品的定位,包括对行业的未来思考,无疑都切合了企业所提出来的“磷·关爱·生活” 的核心价值观,其不断升华的理念诠释给消费者的是:磷元素是生命元素,像水一样人类无法离开。在这个爱与安全感缺失的现实世界里,川恒人要搭建一座磷元素与人类美好生活的桥梁,用创新和专业为社会奉献更大价值,给予生活以更多关爱,并为社会承担更多责任。
追求卓越——胸中海岳梦中飞
今日击水到中流。在行业正走向深度洗牌阶段的时候,川恒化工也进入了自己的转型期。劳动生产率要提高,自动化程度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要提高,挑战外部环境更大的竞争压力,参与国际国内的高端竞争等等。怎么样能够在大浪淘沙中保持自己有绝对有优势的竞争力,需要企业打破旧有的要素条件,从文化层面、制度层面、事业层面等各个层面建立新的秩序。开创更科学开放的管控体系,探索更高层次的产业规划,设计各项新的制度体系等等。
随着磷化工行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在虚拟经济强势发展,国有实体经济占据较大优势的市场竞争格局中,民营磷化工企业的发展怎么在反向思维中找到企业生存的空间。
董事长李光明在分析市场反思企业的过程中这样认为,行业和企业的壁垒正在形成,产业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行业竞争已经由过去的粗放式低水平要素竞争,变成了壁垒式高水平要素竞争。一直以来,川恒专注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艺水平已是行业领先,这是川恒事业的基础,也是壁垒要素之一,但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是有限的,不足以使企业成为最优秀的企业。川恒现在的情况好比“一只鼎”,只具备了一只脚,靠这一只脚是站不稳和站不久的,还必须去构建另外“两只脚和三只脚”,因此,构建资源和资本壁垒迫在眉睫。在今后的五年中,川恒必须要完成资源、资本、技术三大壁垒的构建,否则,事业会后继乏力。为此,让追求卓越扎根于川恒的灵魂深处,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探索中寻找到新的机会和生存空间。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然川恒的选择给出一个的暗示就是,首先,这个选择是川恒久经市场考验、深思熟虑后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是川恒超然领悟到了现代磷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大道后的一种理智选择;其次,这种选择是在前进中不断完善修正的一个过程;再其次,这样的一个选择,背后支撑它的是不变的“让磷元素以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式服务于人”的理想,是“创新?专业?贡献”的企业理想,是坚持三大壁垒建设的战略,是事业理想,是图强之梦……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让我们祝福川恒通往卓越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