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对钾肥使用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我国钾肥种植需求在不断增加。然而,钾肥消费量和需求量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从种植角度讲,土壤养分和种植结构在发生变化,从市场角度讲,钾肥的施用受价格影响较大。我国农业种植施用钾肥的情况到底怎样?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张卫峰通过多年来积累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短期和长期钾肥需求量的走势。
生产效率影响化肥需求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做出的化肥需求调查数据,影响化肥需求的因素除去人口和食物需求以外,更重要的是农业生产体系中的生产效率。张卫峰表示:“第一,生产的农产品所需要吸收的养分及其吸收的程度跟很多因素有关;第二,农业生产体系中化肥的投入占种植投入的比重在变化,也就是说,有机肥的使用可能是影响化肥投入的另一个影响因素;第三,化肥投入到农田中有多少被吸收利用。这三个因素是决定化肥需求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过长达40年大量施用化肥的过程,最显著的效果是化肥为土壤带来大量养分,提高了土壤基础含养量。张卫峰提出:“中国60%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增加,原因在于作物生物量的增加和化肥使用率增加,化肥的使用对作物生物量的增加有非常大的贡献。”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全国60%的土壤有机质增加后,化肥又需要多少?张卫峰通过调产数据对比分析:“对比1982-1985年和2004-2006年土壤对使用化肥的反应来看,与过去相比,现在不用化肥,产量也能增加;施用同等量的化肥,现在比过去得到的产量高;然而,随着作物生产中作物施肥量继续增加,生产单位的产量并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可见,随着产量的增加,养分的吸收量并没有继续随着化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有所下降。
我国钾肥并未严重稀缺
从中国种植品种以及生产管理方式对吸收量的影响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很多作物吸收营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作物生产的发展,育种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都会对施肥产生较大影响。张卫峰表示:“现在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农田并不像过去所认为的那样,种植时用钾少,因此土壤钾大量稀缺。一切企业也曾预测钾肥需求量潜力非常大,因此给行业带来盲目过热的情况。但实际上,中国土壤钾并没有严重稀缺,有些地区略有稀缺,而一些地方根本不缺。”
另外,张卫峰分析,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钾的需求和氮磷不同,钾的需求还受价格的影响,因为中国的农户对钾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像氮那么深,因此施用钾的时候会首先受到价格的影响。同样,中国钾肥70%是通过进口进入市场的,而复合肥的生产商同样重视价格,如果钾肥价格太高,他不会使用太多钾肥,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钾肥需求比较清晰:2008年钾肥的价格超过了中国农民所能接受的价格,同样也超过了复合肥生产商所能接受的价格,因此钾肥需求2008年-2009年下降了40%多。
从各个方面的影响来看,张卫峰总结:“我们根据土壤钾的形成来看,过去长达几十年中国土壤钾确实亏缺,但是近几年当钾肥投入量达到500万吨左右,转化为正平衡,因此为了保持土壤平衡,我国农业种植最多需要投入550万吨钾肥。”
化肥工业对需求影响较大
中国的化肥用量已经超过了需求量,磷钾肥已经达到高点,氮肥可能增加,但也基本达到极限。但是,短期内,受到农产品的价格、化肥的价格、政策和化肥行业本身的发展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化肥需求会有所增加。补贴政策在频繁地调整,因此价格仍然在剧烈地波动,这就对化肥市场形成难以预测的结果。中国的补贴政策具有其特殊性,但总体来讲,目的是让农民买得起肥料、用得起肥料。
近两年,对化肥需求影响较大的另一个因素是化肥工业的发展。因为在中国,仍然没有进入买方市场,农民并不能提出需要什么产品,即使农民提出来,信息也传达不到生产商处。而是经销商和生产商根据市场发展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但是现在化肥生产技术极为有限,虽然化肥用量增加较多,但产量增加相对较慢。所以我国化肥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新的化肥技术来提高肥料利用率、产品质量,从而对产品形态、产品结构产生影响。例如,现在我国正大力推广覆膜种植、膜下滴灌和滴灌施肥、机械化发展方式等科学技术。在科技提高的同时,我国政府正在支持农业组织提供专业化的施肥和使用农药服务,未来将形成专业的农化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