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由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主办的“首都农资”连锁服务体系在北京顺义举行了运营启动仪式。由北京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的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也正式开业运营。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北京市副市长夏占义出席了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北京市农委副主任、市农业局局长赵根武,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主任符敬群以及来自北京16个区县的主管农业区长和农委主任及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负责人、优秀农资企业代表、专业合作组织等近200余人出席了当天的启动仪式。
在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的首都,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加速发展,对建设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北京市政府制定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其中,“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下称“中心”)作为九大服务体系之一的农资服务体系的首要建设工程被列入2011年折子工程。“中心”依托北京市供销合作社农顺仓库150亩土地、2.5万平方米库房、近万平方米露天货场和铁路专用线等成熟便捷的仓储、运输条件建设而成,总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作为“首都农资”三级连锁网络的市级供应总部,“中心”对上联系全国乃至世界名优农资企业,向下辐射北京市10个区县配送分销中心,是“首都农资”的展示窗口、交易中心、服务平台和储运基地。“中心”着重突出交易和服务功能,通过优质农资商品展销平台、中远期农资产品电子交易撮合平台、农资新技术推广平台、商品质量监测平台、农技咨询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沟通平台、仓储物流配送平台、培训互动交流平台、产品与技术会展平台和配套综合服务平台等十大平台打造符合北京地域特色的高端农资市场。
“中心”将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着重突出交易功能。在“中心”打造的十大平台中,“农资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由“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门户网站、“首都农资在线”网上商城、农资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三个部分构成。将会在第一时间发布农资行业资讯、实时行情分析、价格走势及相关法规政策等信息,并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仓单规则、交易规则、交易品种等在内的交易信息。通过电子交易市场,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价格信息和价格指数进行中长期的生产销售计划,节约营销成本,避免资金流转的拖欠。流通企业可以通过电子交易市场构建低成本的交易渠道,并实现跨地区、跨国家的交易活动。
据悉,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是全国第一个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国内国际农资生产企业入驻最多,全国最早进行专门的农资产品中远期交易的中心。截至目前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入驻企业已达到50多家,预计未来将达到400多家。
北京市委常委 牛有成:
北京的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它是北京“第一名片”。之所以称为“第一名片”,是因为农业是“第一产业”,有先天的基础性;是因为农业满足人的“第一需求”,民以食为天;是因为农业是进京“第一感觉”,境内外来京者第一印象是由农业产生的。
自古民以粮安,粮以肥安。食品安全决定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而农业生产资料也决定着粮食的安全。安全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核心价值。只有产品安全,市民才会去休闲和体验,才会来参与生产活动,消费农业产品,感受农业文明,农民才有增收可能。
北京市政府制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作为九大服务体系之一的农资服务体系的首要建设工程被列入2011年折子工程。首都农资企业要抓住这个契机,站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角度,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出发点、落脚点、核心价值三个关键问题出发,完善发展思路,树品牌、拓市场、求增效,打造好北京第一名片。
北京市副市长 夏占义:
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大背景下,农业发生着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着观念性变化、农村发生着由表及里的变化,这些变化着的情况正在说明 “三农”已不是传统的“三农”,认识它应跳出来看,用统筹的思维去审视,从一体化角度去思考。
北京农资服务体系的建设适应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将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着重突出交易功能。在“中心”打造的十大平台中,“农资产品电子交易平台”采取以农资产品即期现货交易与电子订货交易相结合的交易模式,并提供农资市场价格指数、实时行情、供求信息、业内动态等多项功能,旨在借助首都的区位及资源优势,成为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农资商品电子交易服务门户。
北京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根武:
农业建设是北京战略发展新空间,是北京产业发展腹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产业不能仅是传统产业,而要进行产业创新。“北京农资交易服务中心”作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工程,承载了农业产业创新,确保农产品安全,稳定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农民生产权益的重要作用。这种运营方式是新的市场需求,也是农业拓展功能、延长链条的根本依据。正是首都农资经营理念的创新,使农业生产开始转向现代化生产模式,派生出服务、物流、金融、期货等一系列产品,成了名副其实的融合性产业。
北京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 刘祝平:
从生态角度考量,北京农业举足轻重。消费者对农业的第一期望就是安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提高北京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的手段之一,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已经成为市民幸福指数的指数。北京农资服务体系就是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和农资消费的安全。
“首都农资”连锁服务体系要建设以市级“中心”为供应总部、各区域分销中心为支撑、连锁中心店及基层连锁网点为终端销售主体的规范程度高、控制能力强、服务水平行业领先的紧密型三级连锁网络,全方位打造一个高端、安全、放心的北京市现代农资服务体系。同时,本市选定顺义、大兴、昌平三个区作为示范区,分别建立配送能力强、立足本区域农资供应、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规范的配送分销中心,完善农资商品采购、调运、储存、销售、配送流程,实现肥料、农药、农膜三大农资主营商品在连锁体系内从源头到终端的垂直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