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胡适先生的文章《差不多先生传》,颇有感触。故事大意是说,有一位“差不多”先生,有一双眼睛却看得不清楚,有两只耳朵却听得不分明,有鼻子有嘴,却对气味和口味不敏感,脑子不小但记性不精思想不细,做事追求“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叫买红糖他买白糖,收钱常把十当千,准八点的班车他八点过才赶去,生病后请了个兽医,认为医人与医牛差不多,被误治身亡,临终前还说出了“活人与死人也差……差不多”的“格言”来。
从创作这篇文章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但它依然发人深省。企业管理已经经历了科学管理,再到全面质量管理和今天的精细化管理,按理说工作都是有制度、有规章、有标准、有流程的,可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难想象在许多环节,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因为差不多,生产中原料配比不当可能产生废品,操作过程中先后秩序颠倒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并危及人的生命,销售过程中把次品当精品会损坏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甚至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我们出现过服务纠纷,出现过设备操作失误,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出现过违章作业引发的人身安全死亡事故,真可谓教训深刻而惨痛。因此,在我们的生产、服务过程中,是否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是否坚持原则严守规程,最终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得多。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做“差不多”先生,而要统一思想,细为图精,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