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有废弃物,有废弃物就有肥料,有肥料就有粮食增产增收,这是个绿色大循环,前途无量。”
——刘俊文
原本只是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科技之手的转换而成的生物有机肥,在今天已成了许多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近日,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龙川工业园区内,记者亲眼见证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幕:工人们忙碌着将生活废弃物送入全封闭的废弃物处理流水线,在恒温塔式自动翻转发酵工艺车间,经过有机载体搅拌、进主料、进辅料、翻料、出料等多道全自动运作工序后,散发着浓烈异味的生活废弃物就摇身一变成了广受农民欢迎的生物有机肥。
“自己才是救世主,只有不断地去适应环境、寻找出路,企业才能长久的生存与发展。”通过与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文的交谈,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了这位近年来在我国生物有机肥行业里执着思考的行业先锋。
不涉煤的“转型老板”做起了生物肥
“煤越产越多,经济排位却在后移”,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山西这个煤炭大省一直被“资源诅咒”所困惑。如何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靠思想、科技及人才创新所获得的成功经验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有的人是看着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是在一个市场上,新兵老兵一起向前冲,挤成一疙瘩了,还能有什么利润?所以我老想干别人没干的事,我不停地转型,最终甩开了别人,进入了生物产业。”回忆起公司董事长陈冬至曾说的这段话,刘俊文至今记忆犹新。
陈冬至是当地企业转型中少数不涉煤的“转型老板”。早在5年前,已在建筑行业小有成就的陈冬至就琢磨起了企业转型的事儿。因为在建筑行业中有实力、有资质的建筑公司竞争不过农民包工队。这种无序竞争现象让他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感,建筑企业转型也就成为必然。几番对比考察后,他最终瞄上了生物农业技术。此时正值中国科学院陈文新院士的生物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认证并准备推广之时,几经周折,陈冬至凭着志在必得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打动了陈院士,把这项技术抢到了手。
2008年7月,投资3.5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的昌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物有机肥试验生产基地正式成立。基地以哈尔滨绿洲源生物工程研究所开发的绿洲源菌肥为基础,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河北省科学院等微生物肥料研究专家,共同开发生物肥料产业化项目。
刘俊文与公司董事长陈冬至一样,从原来熟悉的建筑行业适时“转会”到原本十分陌生的生物农业中来,按照他的理解就是:“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但要做就要像标杆一样努力做到最好。”
打破传统生物菌肥技术瓶颈
“有人就有废弃物,有废弃物就有肥料,有肥料就有粮食增产增收,这是个绿色大循环,前途无量。”一边描述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刘俊文一边向记者介绍:“我们试验生产的生物有机肥采用了国内先进的耗氧厌氧菌株复合技术,打破了以往生物菌肥必须搭配化肥、有机肥使用的技术瓶颈,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独立的肥种。”
据介绍,昌鑫公司的药品级三级菌体培养繁殖工艺和恒温塔式自动翻转发酵工艺属全国领先技术。药品级三级菌体培养繁殖工艺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多种微生物进行菌种选育、多菌种复合、提纯、复壮,植入肥料载体后生产出高效生物有机肥。微生物采用恒温塔式自动翻转发酵工艺,具有在发酵过程中不受气候影响,发酵速度快、耗能低、不产生“三废”等优势。
此外,为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昌鑫公司还于2007年成立了“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该院的专家团队由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教授组成,他们专注于通过生物技术研发生物有机复合肥,促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在微生物饲料、农林业病虫害防治用药等方面,公司实现了生物技术研究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刘俊文表示,公司生产的生物有机肥肥效明显,可以帮助作物有效吸收养分,增强抗病、抗寒、抗旱能力,并且能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最终达到增产、增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效果,彻底改变“瓜不甜、菜不香、粮无味”的现代农业病。据统计,其产品经全国30多个省市6000亩田间试验示范,粮食作物类每亩、每季能给农民节约肥料投入50元,而且能增产15%左右;蔬菜瓜果类作物每亩、每季给农民节约肥料投入150元,增产达30%左右。
做菌肥行业的领军企业
“目前生物有机肥市场喊口号、炒概念的多,做实际工作的少。企业在研发团队、生产设备、检测手段水平上仍是参差不齐。”谈起国内生物有机肥目前的发展现状,刘俊文如是评价。
他介绍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施用微生物肥料的数量上,可谓微乎其微,在开发利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方面,我国与西方一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因如此,生物有机肥的市场潜力巨大。他表示:“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幸站在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科技前沿,并将之应用到了新兴生态农业的广阔市场中,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利国、利民、利己的事业。”
“在适应各种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准自己的出路才是硬道理。”行业的发展需要众多企业齐心协力、谋求创新。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发展的时间并不长,面对企业遇到的各种难题,刘俊文的观点则是:“抱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自己才是‘救世主’。”
“生物有机肥市场大有可为,接下来如何谋划市场布局和产品开发将是公司的重点工作。”刚刚从河南市场考察回来的刘俊文告诉记者,首先,执行大系统、细配比理念,将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细化品种,生产出适应不同区域作物生长的专业配方肥;其次,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寻求与优势区域、资源地企业的合作嫁接,从而降低成本、转化优势,实现共赢;最后,将不断加强与科研单位交流与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最佳应用。
谈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思路,刘俊文告诉记者,“做菌肥行业的领军企业,打造中国菌肥行业的第一品牌”将是企业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随着年产70万吨,销售收入36亿元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的建成(一期40万吨已竣工投产),公司计划将在2013年再扩建一个年产30万吨的生产线,届时总产量达100万吨,销售收入75亿元。公司还将在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饮料、生物油料和生物燃料等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打造完整的微生物产业价值链,力争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生物园区和技术最先进的生物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