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2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洼地”隐战国际钾肥市场


  按照惯例,往年11月份后,将是中方与BPC就中国钾肥进口大合同谈判进入礼节性接触阶段。然而,进入12月份后,谈判依然未见启动迹象。在“第十二届国产高浓度磷肥产销会”上,国际供应商对谈判做出了这样的结语:“中国的大合同谈判比较难,可能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时隔一年,进口钾肥谈判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目前,国际钾肥价格被提升到500美元/吨以上的价位。巴西的价格为570美元/吨,欧洲和东南亚的价格也都在530美元/吨左右,印度在明年一季度也将执行530美元/吨的价格。虽然国际供应商的库存情况并不乐观,但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依然折射出未来国际市场的钾肥需求以及价格走势。去年以来,大宗商品“高烧”依旧未退,特别是国际粮食期货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巴西、印度市场的粮食、化肥政策调整,撬动了国际钾肥需求的攀升,带动了国际钾肥价格的反弹。

  反观国内市场,尽管国内8月份 60%含量的氯化钾价格曾一度达到3300元/吨左右的年内最高点,即使扣除海运费的成本影响,无论是相较于国际市场6月底470美元/吨的进口价格,还是美洲、东南亚等地区530美元/吨以上的到岸价,仍然低于国际钾肥的价格水平。

  诚然,国产钾肥的崛起,削减了国际钾肥供应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一向以国际为标杆的国产钾肥,逐渐主导了国内市场价格。中国市场能否独善其身,成为钳制国际钾肥价格拉高的一大诱因。未来中国钾肥价格能否持续低位、抑制国际价格上涨的冲动,抑或跟随巴西、印度市场而抬升,成为判断中国市场走向的重要依据。随着国内逐渐进入冬储,氮肥、磷肥价格缓慢回落后逐渐企稳反弹,惟有氯化钾走势依然不明朗,人们对决定未来市场的钾肥进口谈判的关注度陡然增高。

  为此,中国农资传媒将从本期开始,采访钾盐生产、钾肥进口以及农资流通企业精英人士,盘点2011年钾肥市场以及2012年的未来走势,为行业指点迷津。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